Page 26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62

遣使进贡以求庇护。 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鏐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
      朱    文士荟萃,人才济济。 他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使“钱塘富庶盛于东
      封
      鳌    南”。 还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便蓄洪,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从此太
      天
      台
      集    湖流域连年丰收。
      ·
      第         护国寺后来怎么成为钱氏香灯院呢? 原来护国寺是后周显德四年(957
      四
      册    年)所建,德韶法师的第九道场。 北宋靖康元年(1126),左军卫大将军、驸马
           都尉、会稽郡王钱景臻薨于战乱。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宋仁宗第十女、钱

           景臻的夫人大长公主薨于杭州,辞世时间比钱景臻迟了 16 年。 公主既薨,宋
           高宗遂于绍兴十四年派风水先生寻找全国最佳风水宝地,终于在天台山护国

           寺旁找到,于是把驸马和公主的合葬墓定在天台般若寺东凤凰山之阳。 祭葬
           后,在护国寺划出一个侧殿,塑五位钱王像。 与此同时,由大长公主惟一己出

           儿子钱忱出面,乞设香灯院,配若干僧人专管驸马和公主的坟墓,并把护国寺
           加“广恩”二字。 宋高宗同意了这个请求。 从此以后,护国寺成了“广恩护国

           寺”。 自钱景臻夫妇墓葬安放于护国寺旁边之后,钱氏墓葬不断增加。 仅钱景
           臻一脉就连续五代,每代均有人墓葬在天台。 他们是:钱景臻长子,官右金吾
           上将军、太师、少保、荣国公钱忱;钱景臻三子、咸宁郡王、太师、郑国公钱俪;钱

           忱第二子,进士出身,吏、户两部尚书、副丞相,忠肃公钱端礼;钱端礼子,官越

           州安抚使、太师、郑国公钱筜;钱筜子,官左丞相、太师、魏国公钱象祖。 以上 5
           代,基本上都是一、二品京官(副相以上 6 人)。 据考总数有 20 多座。
                从现在《钱氏家乘》发现的资料看,此类文件共有两份:一份是《武肃王遗

           训》,另一份叫《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4 个部分,估计这是武肃

           王钱鏐晚年所作。
                个人修养方面,“家训”中明确告诫子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

           当无愧于圣贤。”并且举出学习的榜样: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
           介。”指出临场的处理办法:“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

           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等等。
                家庭方面,“家训”中认为: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254❙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