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59
又想象这可能是传说中鲛人璀璨的泪珠,或者仙家极轻极薄的六铢衣。 至于
为什么把它挂在岩门上呢? 大概是为了遮护深洞中还幽居着的龙女吧! 真是
奇思迭出,妙语连珠。
潘耒的诗,还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如《金地岭》:“九里松风十里泉,徐徐
送客上青天。 不知华顶高多少,已觉群峰贴地眠。”《苍顶龙湫》:“探幽不怕雨
帘纤,踏叶攀藤兴转添。 削铁千寻无路上,九天垂下玉龙髯!”把山和瀑诗化为
生动活泼的“人”或传说中的“龙髯”,使人感到非常贴切。
潘耒游天台山一月后,写了一篇《游天台山记》,对天台山推崇备至。 他
说:
吾今而后,知台山之大也。 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
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 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
其惟天台乎:华顶高旷,罗浮之飞云峰也;东苍秀润,泰山御帐坪也;
幽溪苍寒,五台之清凉石也;螺溪刻削,西山之秘魔崖也;寒岩峭突,
其霍山之天拄乎? 明岩诡异,其劳山之华楼乎? 珠帘娟秀,不减匡庐
之三叠泉;龙潭幽险,岂逊九华之鱼龙洞! 桃源隽比,有武夷九曲之
势;赤城绮拔,有丹霞万仞之规,国清之静深,可以敌曹溪;桐柏之萧
远,可以俪句曲。 至若石梁飞瀑之雄奇巧妙,琼台双阙之灵异清华,
吾遍拟之而不得也。 则台山之独绝乎! 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
能尽台山之奇。 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洪亮吉(1746-1809),清代著名史学家。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江北,又号
更生居士。 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祖籍安徽歙县。 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
修、贵州学正,参修《高宗实录》。 嘉庆二年(1797),以上疏直言揭露吏治腐
败,论及宫禁不法,遭贬伊犁。 次年得释。 他精诗文、史地之学,著有《春秋左
传训诂》《补三国晋书地理志》《十六国疆域记》及方志多种。
嘉庆十年(1805)二月初,洪亮吉至天台山游览。 第一天沿螺溪进山,观赏
第
十
了“螺溪钓艇”奇景,再登东坑岭,游览了高明寺。 当晚,宿于岭头的清凉寺。
辑
清凉寺是一座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古寺,宋、明两代均曾葺建,但仍保持古朴
台
的风貌。 他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作《清凉寺》诗。 第二天登寒风岭、万年岭,游 山
旅
万年寺,观赏了“天下奇观”的石梁飞瀑,宿方广寺。 第三天,从方广寺循原路 游
文
回,至寒风阙,右折至桐柏山,游览了琼台、双阙,宿于桐柏宫。 第四天,从桐柏 化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