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86
的回归。
在道教思想组中,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尹志华教授、宗教
朱 文化出版社霍克功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教授、台州学院刘振博士提交了
封
鳌 论文。 何善蒙教授发表了《批判、模仿与价值认同:对传统中国民间宗教与正
天
台 统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指出在古代政主教从社会氛围下,中国民间宗
集
·
第 教的发展,其路径大概只有两种:或者是反抗(最终被消解或取缔),或者是认
四
册 同(最终被吸纳或同化)。 因此民间宗教的创建必须从正统中吸取资源,通过
各个层面的模仿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形式,所以,在融合与变异中,民间教派整
合了各种正统的资源。
尹志华教授提交了《略论白玉蟾的道教思想———兼谈道教“南宗”的名与
实》的论文,认为白玉蟾所说“ 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这种契合于
“道”的“无心”之心,便是三教圣人所同证,是三教共同之源,这种三教同源一
致论,为此后的无数道教中人所认同,成为宋元以来道教思想的主流。
霍克功教授发表了《论内丹学药物》的论文,全面论述了中国宋代内丹家
如天台张伯端(984-1082)等所说的内丹学三要素之一的药物,介绍了药物的
意义和分类,阐述了精、气、神的含义和在内丹学中的意义。 修炼内丹就是要
促成性命和合,神气凝结,炼心神为性功,炼精气为命功。
张雪松教授发表了论文《试论道教“内丹”兴起中的佛教影响———主要基
于天台宗的讨论》,对六朝道性学说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探讨;并从“三一论”
的角度对六朝道教中精、气、神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天台智顗提倡中假空三谛
圆融,与道教“三一圆者”的论述方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性、精气神三一
学说,都为日后道教内丹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刘振博士发表了论文《内行充而外丹至———浅析寒山诗与道教丹学的关
系》,指出寒山诗歌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天台宗义,而其对天台宗思想的接受进
而影响了其对道教丹学的理解,是一个介乎外丹、内丹之间的人物。 其丹学思
想贯穿了《周易参同契》所强调的“同类原则”,但尚无鲜明的颠倒自然而进行
修炼的内丹特征。
佛教思想第二组讨论中,山东大学李海涛教授、上海外国语学院冯超教
授、浙江海洋大学楼正豪博士、台州学院敖英博士、台州学院苏畅博士分别发
表或提交论文。 李海涛教授发表了论文《天台思想在韩国———思想史的脉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