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99
临海花街的《大参戎南塘戚公表功记》石碑
(现藏临海博物馆),详细记载了戚继光从宁海
乘夜率军解救台州府城之围和忍饥歼敌的经过。
据传,花街之战后,府城百姓都把戚家军当作自
己的亲人,家家户户每天都制“ 光饼”,除了自
吃,还贮备一些。 据说,百姓们若听说戚家军出
征,就立刻排在大路两旁,争着赠送“光饼”,祝
愿将士早日获胜归来。 将士们受到感动,作战更
加勇敢了。 几百年来,台州百姓一直没有忘记戚
戚继光台州抗倭
将军的恩德,因此,“ 光饼” 的样式一直传到今
天。
海门城隍庙(现称戚继光庙)是当年戚继光巡视松、海两卫时和兵士们一
起居住的地方。 戚继光说过:一生带兵,从不随便进入百姓的住宅。 他屯兵在
海门城隍庙里,和兵士们一起吃着粗粮。 城隍庙前,至今还留下一条小路,海
门人民习称“戚公路”(今称“继光路”)。
据说,当年每天早晨,当戚继光练兵回来时,这条小路上总是站着一些穷
百姓,有的控告当地豪强霸占了他的土地;有的控告卫城某军官敲诈了他的钱
财;有的老妇人控告她当兵的儿子对她“不孝”,等等。 戚继光叫身边的亲兵
一一记下这些情况。 后来,他就根据百姓的各种反映,结合自己亲眼看到的
松、海两卫的弊端,起草了著名的《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请求上司允许他
整顿松、海卫所,其中包括“重治刁军刁官”等。 不久,得到上司批准。 他便着
手处理各种问题,包括解决海门百姓在路上所提的各种要求。
这条路记载着戚继光和海门百姓之间的血肉之情!
至于戚继光长期屯驻的太平县新河镇,百姓更是和戚继光结下了深厚的
感情。 出身于将门的戚夫人,当年和新河一些妇女亲如姐妹。 平时,她教那些
第
妇女击剑,妇女们则教她刺绣;战时,戚继光就让戚夫人和妇女们一道,给将士 十
辑
做饭和制干粮。 很多次沿海抗倭斗争,戚继光都是从这里出发,风尘仆仆地奔
台
赴前线。 从现存当地的明碑《南塘戚公奏捷实记》中可以看出:当时新河百姓 山
旅
都和戚继光一道分担抗倭的辛劳,同享胜利的欢乐。 戚继光南调福建,从这里 游
文
起身时,新河百姓老小啼哭,远送数十里。 戚继光去福建后,新河人民日夜怀 化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