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7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07

人士参与研究工作,大力弘扬天台山传统文化。 这个非盈利性的群众组织,在

           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局的重视支持下,县民政局登记后,很快得到批准。
                 2008-2009 年期间,我主要编了两
           本书:第一本是整理在普陀山佛教文化

           研究所工作期间自己搜集以及约请友
           人搜集的《中华佛缘人物志》书稿,加以

           修改和增补;二是整理自己 20 年来研

           究天台学的文章,编成《朱封鳌天台集》
           (3 卷)。
                先说前一本书。 所谓“佛缘人物”
           是我所首创的说法,从佛教传入中国以

           来,与佛有缘的人物很多。 我们认为称

           这些人为“居士”,还不如称“佛缘人物”
           更为合适。 因为“居士” 一词在古印度
           只是指四种姓中的吠舍阶级,或有财有                                  中华佛缘人物志

           德者;在中国古代,据《礼记·玉藻篇》
           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中记载,则只是指居家饱学、隐居不仕之人。 在佛教
           传入中国后,才被赋予新的意义,即指上层信佛人士。 然而本书中所记述的人

           物,有的确是“居士”,有的则不以“居士”自居(如有的佛教学者)。 但他们有

           一点是共同的:即大部分人因家产富有,故可以予佛教以经济方面的有力支
           持,因有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故能为佛教作政治上的保护;有的作为社
           会上层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佛教教义的阐述因之而愈详,弘扬因

           之而愈广,教法因之而光大。 通过他们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联系,佛教教义和

           要旨深入传播到全国各地。 所以,我们总称这些人为“佛缘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与佛有缘的人物很多,其中不乏佼佼者。 不少朝代,上自
                                                                                       第
           帝王、将相,下至州县的刺史、县令,普遍崇奉佛法。 有些虽是政治上的强硬                                         十
                                                                                       辑
           派,如维新变法的王安石、辟佛丞相张商英、“铁面御史” 赵林、爱国英雄宗泽
                                                                                       台
           等,但都虔信佛教;著名大画家、文学家、艺术家如顾恺之、戴逵、张僧繇、吴道                                        山
                                                                                       旅
           子、白居易、欧阳修、苏轼、苏辙以及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等均                                       游
                                                                                       文
           信奉佛教;哲学家、教育家如朱熹、晁迥、文彦博、钱象祖等等,更是对佛法深信                                        化


                                                                                     ❙299❙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