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09

《天台山佛教史》阐述天台山的佛教各宗派

           的发展情况。 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宗———天
           台宗的发源地,也是净土宗、禅宗各派的重要道
           场。 六朝隋唐时期,是天台山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 智者带领一批弟子来到天台山,创建道
           场,讲经说法。 后来分别得到陈宣帝、陈少帝和

           晋王杨广等在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相继建立道

           场 12 所,从而使天台山的佛教事业得以创立。
           在天台宗弘扬的同时,禅宗各派也开始在天台山
           安家。 净土宗的兴起,几乎与天台宗同时。 本书                                 天台山佛教史
           全面介绍了以天台宗为首的佛教各宗派在天台山相互圆融和合、共同发展的

           历史。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天台山佛教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此
           同时,日本、韩国佛教界与天台山的交流日益频繁,天台佛教在国外特别是东

           南亚一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台山道教史》阐述天台山成为道教名山

           的历史。 天台山道教神话传说始于轩辕黄帝时
           期。 据《历世神仙体道通鉴》记载:“(轩辕)皇帝
           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 西汉茅盈“ 谒西城王

           君,告以玉佩金珰之法,玄迹渺迈,白日神仙,乘

           飞步虚,越波凌津……与王君俱到赤城玉京洞,
           莅司命之任。”在此前后,灵宝派创始人葛巢甫的
           祖父葛玄(164-244),来天台山隐修。 居桐柏山
           建法轮院、降真台等,立坛授道。 六朝时期,魏夫

           人来天台山修道。 从此,赤城山玉京洞被道家定                                  天台山道教史

           为天下十大洞天之一。 唐代上清派高道司马承祯居天台山,曾数度应帝王之
                                                                                       第
           诏赴京,和陈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问、王维、贺知章等大诗人交游,道功甚                                        十
                                                                                       辑
           高。 两宋时期,高道张伯端创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该派以“先命后性”
                                                                                       台
           修炼方式著称,影响甚大。 元明清时期,龙门派取代南宗而起,天台山桐柏宫                                         山
                                                                                       旅
           派成为龙门派的重要支派。 龙门派自清初“中兴” 后,一枝独秀地传衍不绝,                                        游
                                                                                       文
           支派愈衍愈繁,地域愈传愈广。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天台山道教事业发展                                     化


                                                                                     ❙301❙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