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54
有因此怒杀柳泌。 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穆宗即位,排除仙道,才将柳
泌杖杀。
朱 明末,本地的一些士民同情柳泌的遭遇,“冀其不死”,特地在福圣观东为
封
鳌 柳泌造墓树碑。 碑文中还记载其归葬之日。 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来天
天
台 台山访古,以柳的墓碑中有“元和十五年十月葬”字样,遂以为“杖杀之说,恐
集
·
第 未必然”。 ①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
四
册
第三节 唐代桐柏山的其他宫观
唐代由于以司马承祯为首的天台桐柏仙派(上清派流脉)的兴起,在帝王
的大力支持下,桐柏山宫观林立,高道辈出。 主要宫观除桐柏观外,尚有洞天
宫、妙乐院、法莲院、昭庆院、翠屏院等。
洞天宫
又名玉霄峰居、华琳山居、玉霄山居、石门山居、玉霄宫。 地处玉霄峰麓,
有平地顷余,四山回合,邃若洞天。 东南 3 里处有两石对峙如门扉,高可数丈,
号小桐柏。
据《天台山全志》载:“洞天宫,在玉霄峰上。 唐咸通五年(864),道士叶藏
质创道,斋号石门山居。 十三年,奏为玉霄宫。 周广顺元年(951),朱霄外建三
清殿。 徐灵府《小录》云:‘道士陈寡言隐于此,号华琳。 有经、钟二楼。 经皆
咸通十一年(870)书。 宋祥符元年(1008),改洞天宫。 有禹钟,高二尺,状如
铎。 上有隐文。 又一大钟,(后)汉乾祐三年(950)铸。’” ②
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司马承祯到桐柏时,先结茅于玉霄峰麓,称“玉霄
峰居”,自号“白云子”。 唐穆宗咸通五年(864),叶藏质来此创道斋号石门山
居。 咸通十三年(872),叶藏质重修道场,请唐名家为之绘制老君像。 并在其
左右建钟楼、经楼各一座。 钟楼上高悬禹迹寺方丈赠送给叶藏质的禹钟(该钟
高 2 尺,重 100 余斤,形如铎),乾祐三年,因禹钟失盗,遂重铸铜大钟一口。 经
楼藏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由桐柏观道士编纂而成的 700 多卷《石洞琼纲》。
这是我国南方最早出现的道藏。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① 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九《古迹》。
② 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五《宫观》。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