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55
陆潜为之撰《玉霄宫记》。 后梁末帝龙德间(921-923),罗浮山道士厉山木重
写桐柏观众妙台上的三体《道德经》,藏玉霄宫,称玉霄藏。
唐僖宗、昭宗时期,闾丘方远在此修习,远近从学者纷至沓来。 后周广顺
元年(951),吴越王钱弘俶又为朱霄外在玉霄宫增建三清殿一座。
妙乐院
又名王真君坛、太子庵、王真君殿、王乔仙坛院、鸣鹤观。 在玉泉峰西南。
《天台山全志》载:“妙乐院,在桐柏山,即王乔仙坛。 旧名仙坛院。 吴赤
乌二年建。 殿前有石泉,名醴泉。 泉南有上真亭。 去坛东二十步,有八角井。
坛东有太子庵,西有朝斗坛,南去百步,有吹箫台。 北去三十步,有瀛峰室,故
址犹存。 旧有铜钟,上刻唐景龙二年所铸。” ①
妙乐院
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239),孙权拨帑银为高道葛玄建造了一座边长 4
丈 8 尺、表面甃以青砖的方形祭坛,用以祭祀掌管天台山水旱的桐柏真人王乔
的王真君坛。
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在王真君坛东边 30 步处建造了一座奉祀周灵王
太子乔的太子庵。 唐玄宗开元初年(713),朝廷为司马承祯拨款在真君坛东
第
南 20 步处建王真君殿,后在殿之左右增建了厢房。 同时为王真君殿设置香火 九
辑
田,度道士 7 人住殿烧香礼真。 在王真君坛南悬崖边,建造上真亭。 此亭突兀
台
玉立,下临万仞。 登临远眺,翩翩欲仙。 又在王真君坛西南建造王子晋的吹笙 山
道
教
史
① 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五《宫观》。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