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61
路,凝立糜与麈,邈峻极天门,觑心穹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欲将
举。 身乐道家流,敦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
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
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迁左拾遗。 后任江州司马,迁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诗与元稹齐名,人称元、
白。 著有《长庆集》。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曾游天台桐柏,作《台岭桂
树》诗道:“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较胜
尘中。” ②
李绅(772-846),字公垂,中唐著名诗人。 亳州(今安徽亳县)人。 为人正
直,不惮权贵。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他曾东游江浙,到过天台山。 元和
元年(809),考取进士,补国子助教,不久辞职。 镇海节度使李锜爱其才,聘为
掌书记。 第二年,李锜谋反,李绅誓死不从,被囚于狱中。 乱平后,李镝被诛,
李绅始得释。 有人要为他上奏请功,他谢绝说:“本乃誓节(我这样作本出于
正义和气节),非欲求荣,请罢奏。”出狱后,他又和越中旧友重游天台山。
李绅是唐代《新题乐府诗》的首创者,曾和白居易等写出了许多深刻反映
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指陈时弊的诗篇。 其《悯农》诗,古今传诵。 由于在现实
生活中,不断遭到挫折和打击,使他心绪消沉,一度沉溺仙道。 贞元年间,他游
天台时,曾作《华顶》诗道:
欲向仙峰炼九丹,独瞻华顶礼仙坛。 石标琪树凌空碧,水挂银河
映月寒。 天外鹤声随绛节,洞中云气隐琅玕。 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
仙经想羽翰。 ③
作者表示早有去仙都炼九转还丹以祈求长生的打算,此次特来华顶瞻仰
仙坛,以偿宿愿。 诗中通过对华顶的异树、飞瀑、鹤翔、云飞等山水风物的描
写,联想起道书中关于神仙的记载,使他心往神迷,乐于在这样美好清幽的胜 第
九
辑
地隐居。
台
山
① 《全唐诗》卷 510-1。 道
② 《全唐诗》卷 439-46。 教
史
③ 《全唐诗》卷 483-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