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鹿城年鉴2022》
P. 109
鹿城概览
续表 3
名 称 简 介
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清光绪三年(1877),温州开埠,英国首任驻温领事阿尔芭斯特以江心屿
浩然楼作为临时领事馆,先后兼管德国、奥匈帝国、瑞典、西班牙等国家在温的侨民及通商事
务。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在江心屿的东塔山麓兴造一座5间三层西式小洋房为领事馆,建筑
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一座,作为警卫人员住所(巡捕房)。领事
馆为外廊连续拱券带柱垛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布置。巡捕房除廊券稍有变化外,建筑形式
与领事馆一致。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气息。1924年5月,英国
英国驻温州领事 驻温领事馆撤销,同年11月划归瓯海关,沿用至1949年温州和平解放。1956年,政府将其改建为
馆旧址 温州工人疗养院(温州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4月,该疗养院出租给鹿城区江心屿风景
区管理处,作为“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使用,兼具旅游服务功能。2008
年,鹿城区江心屿风景区管理处将其转租给温州市几家民营企业投资组建的温州江心屿九号公馆
有限公司,修缮后作为商务会所(名为“江心屿国际公馆”)使用,于2009年开业。2014年1月,
该会所停止营业。2016年4月,江心工人疗养院收回领事馆旧址的使用权。至2019年10月,变身为
公益性的温州近代史陈列室。1997年8月,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
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 年鹿城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4
名 称 简 介
即宋文信国公祠、文信国公祠。位于江心屿的江心寺东侧,为纪念南宋右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
而建。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明、清以来多次重修。1981年,浙江省文物管理部门
拨款全面整修。今祠系晚清建筑,占地面积821平方米,由门厅、正厅、两廊组成,内有文天祥彩
色坐像,高3米;东西山墙内壁绘有重彩壁画,祠内有文天祥诗词碑石、乔石书文天祥《过零丁
文天祥祠
洋》诗碑、现代名书法家重书刻制的碑刻、明清以来著名文人吊谒文天祥祠的诗词及沙孟海(书
“文信国公祠”大门横额)、启功、王蘧常、刘景晨、方介堪等名家执笔的匾额、楹联。1986
年,设立文天祥纪念馆。1963年3月,以古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市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海坛山支阜慈山南麓,原名宋叶文定公墓。民国29年(1940)曾出土龙泉窑青瓷烧制的墓志
砖一方(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藏温州博物馆),墓志正面用褐黑釉书篆体字:“大宋吏部侍郎叶
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1952年,市政府拨款重修原墓,“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彻底破
叶适墓 坏。1981年,浙江省有关部门拨款,于原址东30米处参照原墓式样依山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
积104平方米,分下坟坛、上坟坛(供坛)和墓室三部分,墓室呈圆形穹顶,顶部用黄土覆盖,墓
前立青石墓碑一座,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高1.4米。1963年3月,以古墓葬类被列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化街道双桥村蓬垅山北麓,为唐宋瓯窑窑址,窑址范围2000多平方米。龙窑废品堆积层长50
余米、厚1.5米,东南走向。产品有碗、盘、杯、盏、壶、瓶等。造型精巧新颖,胎质坚硬细密,成
正和堂窑址 色较白。施釉多以淡青为主,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草花、牡丹等,线条遒劲粗犷,风格
独特。该窑属西山窑址群,烧制时间为晚唐至宋,窑址保存完整,产品质量上乘,是研究瓯窑分布
及烧造技术的重要依据。1989年12月,以古窑址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五马街道谢池社区铁井栏7弄7号民居西首。井栏呈圆形,内壁铁铸,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
(1091),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清咸丰元年(1851)于井栏外围以青石,口沿用扇
铁栏井
形青石板平铺成环状,口径1.69米。井腹似瓮,用青石垒砌,深约5.6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
1997年8月,以古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