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鹿城年鉴2022》
P. 111

鹿城概览


                    续表 4
                    名 称                                             简 介

                               位于山福镇和平村。为清朝晚期程氏二十四世裔孙——程让平曾祖父程增莲(1847—1909)所
                               建。坐西朝东,占地1300多平方米,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两进四合院式建筑。门台为砖砌仿
                   程让平祖居       木结构,单开间,悬山顶。正屋通面阔七开间,带面披屋,硬山顶,木构建筑,板瓦灰背,上有
                               背饰。梁架、槅扇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结构稳固。2005年8月,被列为温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
                               位;2011年1月7日,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五马街道周宅祠巷40号。1874年11月,温州天主教初设小经堂于花柳塘,1876年12月迁至购买
                               的周宅祠巷周庆妹大屋(本址),称周宅祠巷新堂。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后,温州发
                               生“甲申教案”,教堂被焚毁。教案议结后得到赔偿金7359银圆。1888年由神父傅貌禄设计监造,
                               历时二年建成,称温州天主教总堂。占地面积5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731平方米。主厅698.25平方
                 温州天主教总堂
                               米。阔17.5米,深35.5米,高35米。坐北朝南,伞状顶层,弧拱长窗,梅花大柱,上饰宗教图案,
                               华丽庄严,前耸六层钟楼,呈四方六角尖塔式。由天主堂、圣心堂、广场、主教楼、神父楼、圣
                               像间、保禄学校及辅助用房组成,各建筑间有廊道相通。居浙南天主堂之首。1985年,被列为温州
                               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即更鼓楼,俗称鼓楼。因有铜壶滴漏计时、击鼓报更的功能而得名。位于五马街道鼓楼
                               街114号,是温州市目前仅存的城门建筑。东晋太宁元年(323),永嘉设郡建城,郡城周长(18
                               里)9千米。五代后梁开平初,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887—941)驻温,修缮旧城(东晋时所筑
                               的鹿城),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内城周长1525米,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旁通壕
                               堑,规制方整,城池呈正方形,东界为打锣桥,南界为渔丰桥、冰壶潭,西至城西街,北界为仓
                               桥。城四周有护城河,河上筑桥接城门使其城内外相通,四处城门上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
                     谯楼
                 (含州治旧址)       楼”,南为“谯楼”,西为“西楼”,北为“临圃楼”。元至元十三年(1276),统治者下令拆
                               毁了内城四面的城墙和东西北三处城门,唯南城门得以保留。清顺治年间,谯楼毁于兵祸。康熙
                               十二年(1673),在原址重建,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先后复修。1929年,辟为永嘉县立民众教
                               育馆。1949年温州解放后,为公安局使用。后几经修缮。如今只剩谯楼的主体和下面的拱门。谯
                               楼坐北朝南,为三间带回廊二层歇山顶木构建筑,占地面积386平方米,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4
                               米,高13米,门呈穹形,俗称“城门洞”。198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以古
                               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五马街道飞鹏巷98号。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系民国年间温州著名乡绅陈权东建造,故名。
                               陈宅坐北朝南,为巴洛克风格建筑,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构成封闭的院落,占地面积1000平方
                               米,院内建有主楼、辅楼各一幢,门台为艺术装饰派风格,背面为六角半亭。主楼为三间带东、
                               南两廊的二层楼房。正立面用石英砂浆抹面,其余三面用清水砖,屋面为四坡顶,铺青筒瓦。后
                   飞鹏巷陈宅
                               楼为两层砖房,屋面为青筒瓦铺面四坡顶。建造坚固。在日常生活设施上,处处体现西化方式,
                               如温州首家使用抽水马桶。利用修建的地下室,储存保鲜蔬菜、水果等。1949年后,陈氏家属搬
                               出该宅,移居到蛟翔巷一普通民居。2011年1月,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2013年,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入驻陈宅,并于12月16日对外开放

                               位于五马街道仓桥街102号,建于1922年。故居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386平方
                               米,建筑面积1647平方米,通面阔19.4米,进深32米。正中院落由门屋、厢房、正屋组成合院式建
                               筑。门屋面阔五间,为西洋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门屋北为天井,天
                               井东西各为三间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厢房,天井北为正屋,五间二层歇山顶建筑,前后带廊,廊柱
                    夏鼐故居
                               均为砖砌抹灰方柱。正屋为考古学家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
                               书房。2012年6月,夏鼐故居陈列馆正式开放。陈列馆由夏鼐生平陈列厅、友人所赠书画厅、多功
                               能影像厅等八个展厅组成。2000年,被列为温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以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1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