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4 - 嵊泗年鉴2019
P. 334
俞大猷像
作为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俞大猷对江浙沿海的地形颇为了解。他认为要御倭寇于
海上,建议多造战船,浙江沿海可设置十支水军,每支水军配备大船十只,中小船二十只,
分别埋伏在泗礁山、衢山、洋山、朱家尖、沈家门、玉环、南麓岛等地,待倭寇到来时给予
致命的一击。同时,他强调,对倭作战时必须全盘统筹,协同作战,陆地进攻倭寇时,海上
的水军也应配合,可以在金山、洋山、衢山、泗礁山等海上战略要点预先设下伏兵,以截断
倭寇的退路,达到全歼灭倭寇的目的。
俞大猷不但从战略上提出抗倭的策略,在实战中,他也亲冒矢石率领将士冲杀在抗倭一
线。史料中记载了一些他在嵊泗海域与倭寇血战的内容:
嘉靖三十二年四月,沥港之战后,倭寇头目汪直率残兵突出重围,潜逃外洋。俞大猷亲
自率战船奋勇追击至马迹潭(今马迹山),不巧遇上大风,不少战船在风浪中沉没,汪直侥
幸逃脱。俞大猷一直追到江苏境内,给汪直以沉重打击,只剩一百多人逃往日本。
嘉靖三十五年(1556)五月,倭寇自古窟逃窜到泗礁山海域,俞大猷率领水军追剿,斩
杀俘获倭寇一百余人。
七月,俞大猷、卢镗率水军设伏洋山、泗礁山海域,伏击由吴淞口出海的徐海、陈栋等
部倭寇,歼敌数百。
俞大猷因抗倭而著名,与稍后的戚继光并列抗倭的双子星座,时人有“俞光戚虎,杀贼
如土”之谚,足见其当时在民众中的地位。
二、王尚文
经过明朝军民多年的合力奋战,嘉靖年间以后,江浙倭患趋于衰弱,倭寇头目汪直、徐
海、陈栋、麻叶、幸四郎等均被擒斩。倭寇入侵叶从最鼎盛时的动辄成千人,改为数十人、
上百人的小股骚扰。明朝军队的抗倭战略随之调整,从陆地上的重兵围剿变为主动出洋巡捕。
嵊泗列岛在这一阶段,成了江浙沿海抗倭主战场之一。明万历年间范涞编著的《两浙海
防类考续编》,记载了多次发生在嵊泗境内的抗倭战事。
万历二年(1574)五月初二,大倭船一只,入犯浪岗海洋,约贼百余。副总兵王尚文、
参将艾升亲督把总徐景星所部兵船,截杀冲犁,斩获真倭首级十二颗,余贼连船覆没。
五月初三,倭船二只,贼众二百余,突进嵊山海洋抢劫渔船。副总兵王尚文、参将艾升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