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嵊泗年鉴2019
P. 335
督把总马自道等兵船邀击,生擒真倭六名,斩获首级十七颗,救回被掳民人四十九人,余贼
溺水死者不可胜计。这两条资料中提到的副总兵王尚文,时任江南副总兵,驻扎在吴淞,“专
管江南水陆兵务”。嵊泗列岛海域当时作为防御倭寇的前哨,正是江南副总兵的职责所在。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王尚文的这几条战绩算不上显赫,甚至有些寒碜。但放在明朝抗倭
的历史背景下,就不是那么微不足道了。要知道倭寇具备强悍的战斗力,几乎可以用恐怖来
形容,能取得这个成绩并不容易。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件: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股 70 人左右的倭寇在杭州湾登陆,一路烧杀淫掠,从杭州窜
入安徽省,随即又折返江苏大肆烧杀,居然围绕着明朝陪都南京城足足驻扎了上万的明军。
这股倭寇最终在江苏武进被歼灭,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整整杀伤了 4000 多中国军民。
看看几条当时的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徽州府守溢官民兵壮五百余人,见贼悉奔溃……
至旌德,典史蔡尧佐率兵千余御之,不克。贼遂叩县南门,纵大屠掠……
过泾县,知县丘时庸引兵追击,于埤塘败绩,贼乃趋南陵,县丞莫逞以三百人守分界山,
见贼悉奔……
江宁镇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坠马兵死者三百余人……
所以,整整二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当江南副总兵王尚文对倭寇取得这些战绩时,就足以
“上达天听”了。万历皇帝收到前线的汇报后,下令核实后予以封赏,“副总兵王尚文等着
巡按御史核奏,时倭贼突犯宁绍台温等处,官兵拒外洋,沉获倭船,斩首七十八颗也”。
虽然曾经官拜广西总兵和福建总兵,但王尚文与他的几位前任戚继光、俞大猷、胡守仁
相比,知名度显然弱了很多。但从万历史料中可以发现,这个王总兵的实力其实不容小觑。
明嘉靖的《观海卫志》记载,王尚文年轻时武举的考试,得过乡试的第六名和会试的第二名。
要知道在全国层面的会试中,能在成千上万的举子竞争下取得这个成绩,那水平不是一般人
可以想像的。
尽管历史上的王尚文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在他的家乡——慈溪观海卫,流传着许多他的
故事。
百姓们传说,王尚文在与倭寇的战斗中阵亡,头颅被敌人砍下,所幸尸身被部属抢回。
运回观海卫老家后,朝廷感其功绩,就赏赐了六斤四两的黄金,为其铸造了一个金头,随尸
身下葬。又担心日后金头为人盗窃,同时修建了十八座一模一样的疑冢。尽管王尚文没有在
嵊泗列岛留下一丝的痕迹,他的功绩我们也只能从故纸堆里找出只言片语,但这片山海却永
远不会忘记,那烽烟,那战鼓……
三、侯继高
嘉靖三十四年,明政府在镇海设立总兵管理浙、直海防军务,“……驻扎临山,三十五
年,以定海(今镇海)为诸藩贡道,改驻弹压。标下统陆兵五总,水兵三枝,……四参、六
总悉受节制。”
浙直总兵最重要的职责除总理辖区内的抗倭防倭事宜,还有就是统率标下的三支水军出
海督巡会哨。按每年的三四五月春汛与九十月秋汛两汛,从镇海港出发,至陈钱山、花脑(花
鸟)驻扎,旗下中军游哨、中游左哨、中游右哨分别巡查东至浪岗、海礁,西至大小洋山,
南至大霍山,北至大七、小七的广阔海域。
对于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有古籍资料文字上的记载,还有确凿的实物证据。在与陈钱山
一水之隔的枸杞岛,五里碑岗墩的一块雄伟石崖上,有万历十八年(1590),时任浙直总兵
侯继高的题刻“山海奇观”。四个大字成两行直书,每字高 1.6 米,宽 1.3 米,苍劲有力,气
势磅礴。下有落款小字,凡 42 字,“大明万历庚寅春,都督侯继高统率临观把总陈九思、听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