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路桥年鉴2022
P. 166

路桥年鉴

              【陶氏际平堂】         在南栅东数十步。清嘉庆五年浙江巡                 位 2100 多个。集市交易商品有:席草、草席、苎麻、土
               抚阮元治海防,留宿于此,用八分书为题堂匾。后屋毁                        布、棉纱、海鲜、水果、蔬菜、猪、羊、鸡、鸭等。涩
               于火,陶氏犹世守此匾。                                     水《咏路桥》诗赞道:
              【李诚敦说楼】         李诚在石曲建有“敦说楼”,藏书数                        百路千桥万户商,凭临东海气苍茫。
               千卷,多善本,为两浙藏书家之一,编有《敦说楼书目》                              往来欧美广交谊,四海扬名富庶邦。
               四卷。至民初李氏家道中落,藏书亦尽售他人及被用于
               糊壁或生火者。后敦说楼失火,未散的藏书全部被焚。                       【快船埠头】       从磨石桥往南,变成单边街,在磨石桥
              (详见后面《名人故地》栏目)                                   与下里桥之间,有一长长路廊,旁边就是快船埠头。往
                                                               返于路桥的,有从黄岩各乡镇和温岭、临海海门赶市船
              【蔡氏是亦园】         在石曲。蔡尧家颇富,于所居南傍水                 只 50 多只,还有来自天台、仙居的长船 2 只。其中黄岩
               构屋,种花满畦。其子燕綦,孝廉,好客能诗,亦擅一                        县城快船 4 只、温岭街(今温岭温峤城区)快船 2 只、
               时之胜。                                            小河头(属温岭)航船 2 只、金清港快船 2 只、海门快
                                                               船 2 只;还有路桥和其它各地的船只。清宋世荦之《路
              【杨晨故居】        路桥河西街“杨家里”,是晚清进士杨                  桥船》诗曰:
               晨故居。杨晨曾任监试官、同考官,监察御史,工科、
               刑科给事中等官。杨晨立朝敢言,所陈动关国家大事;                               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
               他为地方灾民求赈;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筹建台州和黄                               泼剌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
               岩会馆。中日甲午海战后,杨晨辞官还乡,投入到家乡
               建设事业中。他集资创办“越东轮船公司”,开创台州                           随着时代的前进,快船已不能满足群众的交通要求,
               的航运事业;他还兴办多所实业学校;筑鉴湖,提倡种                        代替它的是面包车。船只只用于载货,船埠头也迁往河
               桑养蚕。(详见后面《名人故地》栏目)                              西家具市场与钢材市场旁边了。

              【宾兴祠】        路桥宾兴(助学)事业,在清同治十年                  【民族工业旧址郏家桥“普明织物厂”】                 民国时期,
              (1873)冬由杨晨的父亲杨有声创立,石曲李曲东首先捐                      黄岩的工商业大多集中在路桥镇。工业以棉织业为主。
               田 30 亩,后逐渐添购到 370 多亩,将每年所得的租谷收                  中桥向南大街上,就是郏道生兄弟创办的“普明织物厂”
               入供给读书人去省乡试、去京会试时的川旅费。光绪二                        旧址。西有一桥,即“郏家桥”,郏家的工厂、产业横跨
               十八年(1902)建造宾兴祠于东岳庙对面关庙之侧,有                      月河两岸。普明织物厂的“福梅”牌产品,1935 年参加
               楼屋 7 间、平屋 2 间,并置谷仓。光绪三十一年(1905)                 全国工商博览会获一等奖。
               科举废,所有出息分给小学奖金及文官考试游学川费。                       【古街道建筑及古樟树】           十里长街的繁荣兴旺是与南
               为纪念创建宾兴的乐助人,一直在重阳节设宴招待乐助                        宋迁都江南密切相关的。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宋代的房
               人的子孙。并举行祭祀乐助人的徽祭仪式。后阶段,只                        屋已不可能存在了,目前沿街房屋均属明清街屋结构。
               要路桥人有中学毕业以上学历的都可以享受分猪肉的权                        街屋以斗式吊楼二层为主,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
               利,数量减少到每人二市斤。                                   角撑,均雕刻成各种图案,可供人观赏。街道狭窄,店

              【塘桥陡门】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浙东提               面密集,从河西街开始到磨石桥止,都是两边街,磨石
               刑罗适(海游人)到黄岩县督修水利,全线疏导官河,                        桥到四号桥,中间有大段单边街,临河一面过去是船埠
               并分段建闸以代替埭坝控制水量。塘桥陡门又叫斗门,                        头。
               即灌溉系统中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闸,仅容水之往来,                           路桥老街上的古木已经留存不多。中桥西边有一棵
               不通舟楫。塘桥是椒江、路桥、温岭泽国三流通汇之点。                       樟树,三桥西边(路桥街道附近)有两棵樟树,都是几
                   塘桥附近河段上盛产田蟹。杨绍翰诗曰:“松堂茭                      百年树龄,树高叶茂,生机盎然。
               首塘桥蟹,下酒依然乡味真。”田蟹生活在淡水环境里,                          下里桥北侧东西两岸各有一棵高大的樟树,上有台
               但它繁殖却要在咸水环境中进行,所以在繁殖期,田蟹                        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钉上的“古木香樟”铁皮牌,树龄
               必须要通过斗门。斗门水急闸阻,能爬得进、爬得出的                        约为 300 年。西岸的比较茂盛,二人合抱,恰为一周。
                                                               据说是苏家的远祖,从栅浦迁到路桥,由肩贩小百货起
               蟹都是健壮有力的。所以塘桥的田蟹既多且肥,满肚黄
               膏,难怪誉满台州了。笔者在青少年时代,经常看见捕                        家,宅于此,在前门种樟树,对岸的一棵,也是他家种
               蟹人夜间在河两岸来回拖网,一夜下来,收获不少,卖                        的。
               了可以抵得上两三天的口粮。不过现在塘桥田蟹没有了。                      【月河吟社及月河诗钟社】            自新安改称路桥后,人们

              【路桥街商业】         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一道产生,最                 把流经路桥的南官河河段叫“潞河”。原先南官河自福
               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在这里立乡设立邮亭的时代,算起来                        星桥折向南以后,直奔温岭泽国。于是路桥人想到,这
               有近 2000 年的历史了。北宋时,新安(路桥旧称)是黄                    怎么了得,路桥想兴旺发达,但它的财源却像河水一样
               岩五重镇之一。南宋时更加发达,杨晨的《路桥志略》                        直奔泽国去了。于是地方缙绅合议从三桥和磨石桥两处
               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畿辅,                       重开河道,往西绕了一个弯,这样一来,路桥的财源就
               人物渐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至乾                        被两个弯头挽留住了。由于河上有了两道“眉毛月”,
               隆而盛。”民国时,黄岩县的工商业主要集中在路桥。                        这可乐坏了文人,他们给它起了个雅名,就叫它“月河”
                   十里街上可以找到过去经商的痕迹:如在河西北卖                      了。
               蒲鞋(故称蒲鞋巷);卖羊在三桥巷;卖肉巷(文人改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路桥文人蔡篪(竹孙,
               为话月巷)卖猪羊肉;削箸巷(小芝巷)卖筷子;粜糠                        举人、孝廉)、蔡燕綦(举人)、王翰屏(桐卿,上舍)、
               桥(新安桥)上粜糠;卖猪桥(卖芝桥)上卖小猪;磨                        徐梦丹、谢德荫、刘泳(子藜)、陶赞尧(葵友)、蔡
               石桥上卖磨石。大街小巷有各种商店 820 家,集市日摊                     申甫(孝廉)等,创立“月河吟社”,后来杨晨、王咏
                                                               霓亦参加进来。诗社月凡一集,后经太平军入路桥后中

                                                         第 166页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