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路桥年鉴2022
P. 196

路桥年鉴

               现墙基尚隐约可辨。在西北管根标户两层楼西南墙底砌                        地名钿济(田际村)。
               有建城碑一通,记述司城沿革。
                                                                  A25  常乐寺遗址〔桐屿街道上山童村与凉溪村交
                   A18  反教会侵略起义遗址〔新桥镇新桥居乌旗                     界处·明代〕       位于永宁山东南支脉东盘山东南约 50
               庙·清代〕      光绪二十五年(1899),应万德(蓬街人)                米高山坡上,遗址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四周石砌堤坎尚
               反法国教会侵略举行起义,头目张保雄(谷自岙人)用                        存五道。残墙遗存清晰可辨,气势宏伟。西北 60 米处存
               煤头管挖掉天主教坐堂管小本眼珠,“洋教”为捕张保雄                       明礼部尚书黄绾摩崖石刻,右下方村机耕路旁存明代石
               设“鸿门宴”于新桥老屋里(五凤楼)。七月十二日,梁                       马二骑、石虎一对。据宋《嘉定赤城志》载,常乐寺始
               虞亮(下梁人)在这里举乌旗组织民众暴动,绕田际、                        建于唐。
               经路桥、出桐屿,劈监救张保雄,释放囚禁百姓近百人。
               乌旗庙(俗传黑旗庙),以举鸟旗起义故名,始建于清初,                         A26  反洋教抗清遗址〔蓬街镇花门村·清代〕 清
               建筑已毁。现存大殿在遗址上重建,大殿 5 间,内塑梁                      同治十年(1871),法国天主教入侵中国,设总堂于海门。
               虞亮等反教义士像。占地面积 850 平方米。                          光绪年间,四甲应阮小本勾结洋人为天主教坐堂,在路
                                                               桥、长浦、田际等地广收门徒,侵占江涂,欺辱妇幼,
                   A19  北斗亭遗址〔路北街道洋叶村·明代〕                以     横行乡里,激怒了以应万德为首的当地民众,光绪二十
               奉北斗星君故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清康                     五年(1899)三月,应万德召集族人应招田、应万有等
               熙、同治年间曾重修。坐北朝南,原为道观,后改为尼                        聚众数千,在这里组织反洋教起义,志载:“光绪二十五
               寺。内存明代石雕“出生台”二座,高 1.21 米,底周 2.2                 年七月十七日,台州府派王孟年兵驻杨府庙,与万德激
               米;上刻有“奈何桥”轮回佛教人物故事。又明石雕玄                        战于花门殿、两爿墩。”遗址位北朝南,占地面积 250
               武一座;清石狮一对;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铸铜钟                      平方米,左前方 50 米处存清代古建静江桥。
               一口,高 1.46 米,周长 4.3 米,骥纽螳足,重 600 公斤。                A27
               现为宗教活动场所。                                               剿寇遗址〔路北街道松塘村·宋代〕 宋《嘉
                                                               定赤城志》载:“宣和年间(1119-1125),寇逼南乡抢劫
                   A20  靖海庙遗址〔金清镇卷桥村·清代〕               始建      掠夺,民不聊生……残寇溃退河西、松塘骚扰,众义士
               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三年(1748),嘉庆十一年(1806)                 歼寇于松塘东南”。明《万历黄岩县志》载:“得胜桥在
               重建。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大殿五开间为新扩建。内                    县东南三十里,宋宣和(1119-1125)建,以剿寇得胜于
               存乾隆十三年石雕香炉一座,同治十一年(1872)台州                      此故名”。遗址位于松塘茅草岗(俗称长大坟),总面积
               府巴图鲁刘立“严禁兵役地棍勒索鱼税”石碑一通。现                        近 2000 平方米。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邻村道,原得
               为宗教活动场所。                                        胜桥在西南一里处。据传宋咸淳三年(1267),右丞相叶
                                                               梦鼎出资於义塚旁建祠,祀 18 义士。几经毁建,现祠房
                   A21  关圣庙遗址〔蓬街镇金联村·清代〕               始建      内塑 18 义士像,内存布质三角形蜈蚣旗一枚。2001 年
               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坐                   出土宋代青瓷双系罐 3 件。
               东朝西,紧靠山门建有戏台。戏台左右角楼为化妆和鼓
               班用房,结构独特。占地面积 650 平方米。内存清代木                        B1 徐偃王墓〔路北街道升谷寺村徐山南麓·春秋〕
               雕关羽坐像和关平、周仓等三国人物像;道光二十二年                        宋《嘉定赤城志》载:“徐偃王墓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胜果
               (1842)浮雕云龙纹长方形石香炉一具。                            院后山,有土砖台址及石笋尚存。”墓址面积约 450 平方
                                                               米,土墩形状。采集有匏壶与陶罐等器物。(小人尖出土
                   A22  百步沙宫遗址〔金清镇繁荣村·清代〕                始     的西周 78 件文物为佑证)。
               建年不详,道光三年(1823)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
               积 2600 平方米,大殿面宽五间,通面宽 18.5 米,通进                    B2 吴公墓〔金清镇霓岙村霓岙山南麓·明代〕 吴
               深 13.2 米。硬山顶,梁架抬梁式结构,左右两副殿平行                    公(1436─1517),字元白,号一恒,霓岙牌门人。成化
               伸展,两厢吊楼。山门单檐歇山顶。内存戏台一座,以                        七年(1471)进士,后任宁国府同知。墓坐南朝北,东、
               四石柱支撑九脊顶,鸡头斗拱,亭柱刻楹联一副:“明月                       南、西三面坟围用岩石叠成,面积约 800 平方米。墓前
               当天,快睹连宵歌白雪;清风满地,试看一日舞霓裳。”                       存石虎 1 件。东侧 50 米吴氏家庙内尚存明代石龟趺 1
               内存清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阳春石雕香炉各一具。                     具,明弘治十年(1491)吴公敕命碑、清光绪吴氏祠堂
               现为宗教活动场所。                                       碑各 1 通。
                   A23  梅屿遗址〔峰江街道山后许村·商代〕                位        C11  平安禅院〔金清镇泗水村·清代〕              旧称石
               于 104 国道杭温路西侧峰江山后许村梅屿顶端高约 50                    陀佛堂。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坐东朝西,二进,
               米处。分布面积约 40 平方米,2001 年 4 月,在离地表                 四合院组合木结构。建筑面积 574.56 平方米,占地面积
               0.6 米~1 米深处发现石斧、石镞、石凿、砺石、石锤、                    1760 平方米。大殿面宽三间,通面宽 8 米,通进深 8.3
               青铜戈、矛及印纹陶瓮、陶罐、夹砂陶鼎足等器物,经                        米。硬山顶,明间梁架抬梁式平房 22 间。内存清木雕三
               省考古所认定为商时期遗存,为考证路桥 3500 年历史提                    圣像、铜铸释迦牟尼佛、木雕弥勒菩萨各一尊。现为宗
               供了实物资料。                                         教活动场所。
                   A24  林姓二房村落遗址〔新桥镇郑际村二房拆解                       C12  坦头沈堂戏亭〔金清镇上沈村与坦头村交界
               场·元代〕      2000 年 10 月,村民在平整旧电机拆解场              处·清代〕     坦头沈堂坐东朝西,西北两面邻河,重檐
               时在离地表 0.5 米深处发现石质天井约 250 平方米。石                  歇山顶抬梁式结构,紧接前山门的戏亭、右厢房均系清
               板厚 0.08 米,0.8 米见方,石质风化严重,并在周边发                  代建筑,亭顶天花板为八架穹式藻井,扇形影板溶书画
               现大量元代青瓷及清时期的青花瓷残器,据林氏宗谱考                        于一体,彩绘依旧。戏台转角饰鸡头斗拱,台面 4.6 米
               证,林姓先祖于宋代自福建迁入此地,时于草地搭棚,                        见方,石质亭柱刻隶书楹联。镂雕的飞禽走兽图案栩栩
               晒盐为业。后生四子,其中一子任盐官,好舍施,故此                        如生,形象逼真,工艺精湛。

                                                         第 196  页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