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路桥年鉴2022
P. 199
路桥年鉴
D11 禹王庙石狮〔路北街道赵王村·清代〕 庙 口。”陈殿元,新市街人,当年其家台门上悬一匾额,上
于 1994 年拆建,大殿内尚存石狮一对,以薄石板为座, 刻“兄弟登科。”据传,殿元富不忘祖,慷慨解囊,是南
坐北朝南,高 0.6 米、宽 0.28 米、长 0.32 米。左狮昂视 新市南街立面店铺的创始人,为使街道南北畅通而建三
右狮,左足着地右足离座抱一小狮。右狮张口虎视左狮, 星桥(俗称猢狲桥),陈家造福桑梓,功彪青史。
右足踩球。旁存清咸丰二年(1853)“长生供养”桌 1
具。 E5 汇头炮台〔蓬街镇五联村·1932 年〕 砖石结
构长方形四层碉堡,南北长 8.5 米,东西宽 5 米,占地
D12 上马石〔横街镇泉井村南街花台门·清代〕 面积 42.5 平方米。一、二层四面开有高 0.6 米,宽 0.45
两具各高 0.48 米,长 1.55 米,宽 0.46 米。平面,肩部 米的炮眼。三层以上为青砖墙,顶层后半间为硬山顶,
饰凹弦纹一道,雕刻图案分三部,左方喜鹊含梅,中部 盖青瓦。前半间三面设栏杆为凉台。炮台闩以铁门,内
双狮抢球,右方凤凰牡丹图。两端刻二道凸弦纹,三部 凭小梯上下。当年王张福为防匪防盗而筑。
交界处饰二道阶梯纹,底部 0.14 米饰一道如意纹。
E7 抗日烈士纪念塔〔蓬街镇杨府庙· 1945 年〕 为
D13 “得胜桥”刊石〔路桥街道河西村·宋代〕 宋 1945 年 6 月 28 日,灵山乡保安队员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嘉定赤城志》载:“得胜桥在县东南三十里,宋宣和 的 7 名烈士而建。塔呈立体三角形,原高约 4 米,残高
(1119─1125)建,以剿寇得胜于此故名。”旧时得胜桥 1.7 米,边宽各 0.3 米。石刻行书“灵山乡六·二八抗敌
以三条桥梁两端各铺三条桥渡石,共九条长石分三部砌 阵亡烈士纪念塔”,上款刻“中华民国三十四年胜利日”;
筑,南北走向,横跨官河。今桥已拆毁,唯存上刊“得 下款“县长周俊甫敬题”。
胜桥”三字的刊石一块,长 3 米,宽 0.52 米,厚 0.28
米。 E9 憩伯书屋〔蓬街镇新市村·近代〕 林拔,字
憩伯,号居易堂(1887—1969),蓬街新丰村人,据传系
D14 观士庙石狮〔峰江街道苍前村·清代〕 坐 清末举人,民国期间曾任黄岩镇海第一批名誉校长、羽
北朝南,位于观士庙山门左右石座上,高 1.12 米,宽 0.35 山松友诗社理事,《羽山听松集》《月河诗钟社》有诗,
米,长 0.766 米。左狮昂头,右足踩球;右狮仰头,左 著有《林憩伯诗集》《居易堂诗抄》《居易老人小说集》
足踩一小狮。天井内存有石质甬道,左面石刻行书“大 《林校海上仙方》《大学评注》《论语选评》《诗经选注》
清嘉庆十年孟秋吉日”;右面刻“蔡家洋保蔡氏公立”。 《易经选注》《古文观止选释》《唐宋诗词选注》等文集。
书屋位于蓬街新市村,坐北朝南,前大门面对临河村道,
D15 南栅庙基建碑〔路桥街道南栅庙·民国〕 南 后耕田,左右民宅。悬山顶、七檩加廊柱,砖木结构,
栅庙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庙内塑“以命保民”的卖 建筑面积 200 平方米。林憩伯年过六旬后在此夜教授徒,
盐人华吉像。基建碑,宽 1.03 米,高 0.69 米。民国三十 当年藏书五箱二笼,“文化大革命”间烧毁二箱一笼,憩
一年十月,南栅社庙经事人王能清、郏鲁莫、徐筱庭等 伯过世后亦烧毁一箱一笼,余二箱书籍多数被外住户作
重建南栅庙时立,石刻隶书“劝募股、经济股、设计股、 柴点火烧毁,尚残存《路桥志略》《崇雅堂文稿》《月河
建筑股”及各股负责人名单,计 99 字,字体秀丽,工艺 诗钟社吟草》《羽山志》等地方文献一百多册。
精湛。
E10 石曲方庚甫炮台〔路南街道石曲村·民国〕建
D16 凉溪摩崖石刻〔桐屿街道凉溪村·唐代〕 位 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民间防御设施。该炮台砖石木结
于永宁山东南支脉沿凉溪古道上佛牌岭,山民张桂青住 构,三层,高约 8.5 米,建筑平面呈方形,长 4.8 米,宽
宅下方约 80 米,海拔 210 米处峭壁上。石刻隶书“西方 4.5 米,建筑占地面积约 22 平方米;炮台墙体坚固厚实,
三圣”,高 3 米,上宽下窄,上宽 1.9 米,下宽 1.2 米, 厚 0.3 米,一、二层用 0.3 米宽的长条石错缝垒砌,第三
正文平底凿刻隶体直书三行 20 字,右起“南无观世音菩 层用青砖砌成,屋顶四周建有近 1 米高的女儿墙,整个
萨”7 字、中刻“南无阿弥陀佛”6 字、左刻“南无大势 外墙用白灰灌浆;炮台内架有木楼板,并以小巧的木质
至菩萨”7 字,落款隐约可见“上元□□□□方社首□ 阶梯连接楼层。另炮台居高而建,各面均开有瞭望口和
叶孝晖”13 字。岁月沧桑,落款斑驳严重,字迹模糊难 射击孔,具有极好的射击防御功能。 根据黄岩、路桥、
辨。
椒江党史记载: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中共台州地工委
D17 岱石题额〔金清镇下梁村·清代〕 石质题 王槐秋副书记在此设党的地下工作联络点,并在四月分
额,长方形,浮雕楷书“霓东钟瑞”。四周凿凹槽,饰香 由椒南工委郏国森书记主持召开临黄温三县教育工作者
草花卉,左右凸雕楹联各一,两楹联各以蝙蝠为系,上 代表会,成立代表协会,目的是稳定时局、迎接解放、
联“高尚生平志”,下联“田园老此身”。楹联四周各饰 保护校产。
一道弦纹,题额左右上角部亦雕游龙各一,图案布局简 E11 解放一江山岛驻军旧址〔金清镇海峰村·中华
洁,字体秀丽。 人民共和国〕为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军事建筑。据当地
D18 蔡家洋狮额〔横街镇泉井村·清代〕 狮额 老人回忆,该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186 部队驻扎营地。
高 0.4 米、宽 1.03 米。以石浮雕三狮戏球图,图中雄狮 现存有建筑三幢,分别为驻军宿舍、礼堂办公用房、伙
位前,口含镂雕石珠,右足踩绣球,小狮急奔雄狮腹下, 房, 均坐东北朝西南,单层,建筑占地面积约 240 平方
母狮随后紧追。造型独特,画面生动,雕工粗掘,线条 米;墙体由块石垒砌而成,坚固厚实,上架人字梁;小
简洁流畅。离狮额 10 米处亦存一石质狮首望柱。 青瓦作两坡顶。驻军宿舍,系军队中有身份、有地位的
军官及其家属的居所,即家属院,共 8 间,面阔 31.2 米,
D19 举人甲午〔金清镇日升村·清代〕 石质, 进深 12.12 米。 礼堂办公用房,为士兵日常住宿、开展
通高 3.20 米,宽 0.65 米,厚 0.35 米,分两部凿刻,上 活动场所,共 6 间,面阔 21.3 米,进深 11.5 米。 伙房,
刻戏剧故事图案,下刻梅花、香草如意图。两侧楷书: 共 5 间,面阔 19.2 米,进深 11.1 米。目前,炉灶、水槽
“第五十三名举人陈殿元”和“同治九年(1870)庚午并 等设施保存完整。
第 19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