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24
蹦跳跳地进来了,黄老师一看两个孩子个儿一般大小,乐了,简单问了几
个问题,便一口应诺“好,好,都收下了。”就这样,我和弟弟同年上了学。
黄老师成了我们俩的第一位班主任。
从我家到横山小学,要走约四五里路,我从不肯迟到。那时村里没有
电灯,每天晚上,我和弟弟就围着摇曳的小油灯做家庭作业。小油灯是陶
瓷做的,约有二十公分高,顶部似一只盘子,里面盛着菜油,一根雪白的
灯芯草浸在油中,挑出一头搁在盘边沿上,用火柴点着,就亮起了一个蚕
豆般大小的光点来。每烧半个钟头光景,坐在一边缝补衣服的母亲就要用
针头把灯芯草往上挑一挑,免得火给菜油淹灭了。在乡下读书的每个晚上,
我们就是在这样幽暗的光线下度过的。
我还特别喜欢把铅笔削得很尖很尖,再在一张废纸上打磨,然后在作
业本上把字写得很小很小,但笔划清清楚楚。每次作业批改下来,老师都
给我批上优等。由于上课专心听,听了就牢牢记住。所以整个一年级的课程,
我学得很轻松。一学年结束,我以各课成绩全部100分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
奖给我一支毛笔、一顶墨和一本印有小红格子的小楷练习簿。那时,这点
奖品对我这个穷小学生来说,已是弥足珍贵了。
学校还要我作为优秀学生的代表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言。对此,母亲
生前曾多次讲起过:“我坐在乡下去温州的船上,几个同船的旅客正在谈论,
一个说,前几天横山小学操场上开大会,有个孩子上台发言,人还没讲台高,
话讲得真好。不知是哪一家的孩子?另一个说,听说是外垟升间家的大儿
子哩!”我坐在一边听了,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哩!每当母亲讲到这里,
脸上总是流露出自豪和幸福的光彩,好象人们在赞扬她自己一样。是啊,
作为父母辛辛苦苦为了什么呢?子女有出息,不是给他们最大的慰藉吗?
我想,我的童年如果说还有什么欢乐曾经带给过母亲的话,可能也仅
此而已了。这使我至今都深感内疚。
责任编辑:戴爱华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