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26

1877 年照片中的庆福寺


               进入民国后,温州城区面貌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在花柳塘的田园上,

           杨雨农当家时,将紧挨老宅东首的五余亩空地买下,于 1920 年建造了一
           幢欧式楼房和一个大花园。欧式楼房起名“馀绮楼”,花园起名巽园,又
           名绮园。

               1930 年 10 月,因温州城墙倾废,积谷山这段城墙逐渐被拆除,温州
           第一座公园中山公园建成,积谷山南侧空地也落成了公共体育场。在温州
           修行已近十年的弘一大师,开始受到周边建设的搅扰,他在给学生孙选青

           的信件中提到“城垣拆毁,改建公园,是间将益喧扰。不久移居乡村,远
           避嚣尘”。因为拆城的声响很吵,他只好暂居茶山宝严寺。
               之后,弘一大师与寂山和尚商议,共同发心,集募资财,周孟由、杨

           雨农等居士也出钱出力,利用城墙拆除后多出的城基空地,易位重建庆福
           寺,并由弘一大师撰写缘册题字。

               1932 年,重建的庆福寺分二进,坐北朝南,占地三亩三分多,并在大
           殿东首建晚晴院,作为大师潜修处。这个小庭院内建有一座三间小楼,为
           法师掩关之室,庭院与大殿间仅一门相通。靠大殿西北首建有平房多间,





           116
           117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