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39
作《集杜诗》云:“苏刘义、陆秀夫遇二王于温,时陈宜中海船泊清岙门,
诸人往邀之,共图兴复。”在战争时期,青奥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青奥
是一个海岛,陈宜中驻扎青奥就可以进退自如。尽管蒙古铁骑在陆地上作
战极为强悍,但相对而言,海上作战就是他们的弱项。有关陈宜中在青奥
的信息,纂修于元代的《宋季三朝政要》也说:“时陈宜中海航泊清澳门。”
元修《宋史》则言:“……遣人召陈宜中于清澳,宜中来谒。”而元代地
理总志《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在记载“温州路”时仍然有言:“青奥山,
在永嘉海中。”从宋元时期的相关记载来看,青奥地扼瓯江口外的海面上,
是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海岛。
到了明代后,方志在记录温州府永嘉县的海岛时也大都提及了青奥。
如弘治《温州府志》卷三《山·永嘉县》云:“青岙山,在海中,两山如门,
今名青岙门。张守又新云:海中山也。西至郡城二百里。宋永明(初)中,
⑦
颜守延(之)于此立亭观海 。”弘治志指出了青奥有着两山如门的自然
地理特征,是个距离郡城有二百里的海岛。嘉靖《浙江通志》则言:“青
奥山,在县东二百里。两山峙于海中如门,今名青奥门。宋永明中颜守延(之)
⑧
立观海亭 。”《浙江通志》说是两个海岛对峙如门,但却没有说出与青
奥山对峙海中之岛的名称。既然是两个岛屿峙于海中如门,那么,“青奥门”
显然可以泛指两个海岛,也就是包括了与青奥山对峙的那个岛屿以及两岛
之间的海峡。嘉靖《温州府志》记载青奥山时说道:“在海中,两山如门,
⑨
宋颜延之立亭于此观海 。”而嘉靖《永嘉县志》对“山”的记载则大多
⑩
只录入名称,“青岙山”也就三个字出现在该志中 。这或许是与纂修者
对古永嘉的“山”缺乏足够的了解有关。万历《温州府志》卷一《舆地志·山
川·永嘉县》写道:“青岙山,两山如门,名青岙门。以下山俱在海中 。”
明代的方志所载内容大致上还是相同。
从清代的志书来看,对青奥的记载也是与明代相似。如康熙《浙江通
志》卷七《山川二·温州府》载:“青岙山,在府城东北二百里,海中山
也,两山如门,宋颜延之于此立亭观海。”《大清一统志》也载:“青岙山,
据 考
隐 索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