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41
河道直通郡城,迨明万历间徙陡门向东,离向北旧陡门里许,风潮奔啮,
田复为海,遂与郡城别派分区 。”光绪志所说的“岭北”是指大罗山支
脉茅竹岭的北边,茅竹岭即茅竹山,山北临近瓯江,若有块地的话那也是
比较凸往瓯江之中了,最终却被风潮冲入了滔滔瓯江。明代万历之前所纂
修的嘉靖《永嘉县志》有言:茅竹山,“旧山北有田地数百顷,中有河,
自二都至郡城舟楫皆通,而以军前大埭北截江潮。宋绍兴二十四年埭决,
田地悉坍江 。”既然岭北之地早在宋代绍兴年间就已经坍塌江中,那就
不可能还有后来的“陈宜中所居”了。当然,岭北之地并非岛屿。嘉靖志
也没有说岭北之地就叫青奥。不过,茅竹岭附近的七都岛上是有个叫青奥
的地方,七都岛地处瓯江之中,该岛的东南端与瓯江南岸的茅竹岭隔江相
望。弘治《温州府志》卷六《邑里·永嘉县》有载:“七都:任洲、沙洲、
青奥 。”此青奥就是七都岛上的三个地方名称之一。直至清代乾隆《永
嘉县志》仍有记载:“七都:任洲、沙洲、青奥。”并且说:“四面临江,
前经迁弃,后复垦种 。”在经历了迁界与复界之后,七都岛的变化很大,
新移民在岛上所形成的村落并没有继续沿用原来的地名。光绪《永嘉县志》
卷三《建置·乡都》言道:七都,旧志地名三,今地名十五,“此都四面
临江,顺治十八年迁弃,后复垦种 ”。在光绪志所记载的 15 个地名中已
无青奥可寻。有人在光绪年间却说宋时岭北有地名青奥,这显然是将七都
岛上因迁界而消失的青奥误为岭北之地,否则很难想象在茅竹岭附近竟然
会出现两个青奥。
胡珠生(1927-2014)先生在《陈宜中生平考辩》中就将七都青奥当
作陈宜中遁归之地青奥。笔者最近所遇到的一位学者也是持七都论。但是,
七都岛的地理位置并不在海面上,七都岛是一个由瓯江泥沙日积月累冲积
下所形成的冲积岛,这类冲积岛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所以地形就很低
平单一。七都岛的海拔在 3 米以下,根本不具有两山如门的地貌特征,七
都岛距离城区也很近。该岛的诸多特征都与青奥门明显不符。其实,光绪《永
嘉县志》的纂修者也并非是采信茅竹岭附近的青奥之说,所以有在卷首《舆
据 考
隐 索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