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43
入于海。”双昆即灵昆,其山有双昆、单昆二峰,故又名双昆。
灵昆悬屹海中,与磐石、宁村之沿岸诸山相夹为门,号称海门。
是即《备史》及《胜览》之青岙。万历《府志》于本山下未标立
异名……岙名湮晦已久,今始考出。此寨远近可定 。
吴承志指灵昆岛为青奥只是出于猜测。光绪《玉环厅志》对灵昆岛的
描述颇详:“桑田千顷,环以沙堤。单昆山麓有大马池暨醴泉井,西凹为
鞋草潭,水味清淡。埠设渡船二只,一渡温郡双门,一渡盘石。旁建侯王庙,
附连义祠。西即双昆山,形似眠牛,奇石玲珑,洞天虚敞,中建寺刹,旁
穿石井,水泉甘冽。西南附披牌山,背开石洞,岩上鸬鹚尤多。南渡江十里,
属永嘉场。”《玉环厅志》所述及的三座山体单昆、双昆、披牌都是非常
低矮,状如土丘,灵昆岛也是一个冲积岛。当今就有人声称灵昆岛是形成
于元代。灵昆岛与七都岛的不同之处主要还是地理位置,灵昆岛地处瓯江
口的江海交汇处,这也是被吴承志误指为青奥的原因之一。但灵昆岛离城
区的距离要比青奥近的多,如乾隆《温州府志》载:“灵昆山,在府城东
百里,瓯江海口中。”“青岙山,在府城东北二百里海中。”可见两山因
地理位置不同而与城区之间的距离相差悬殊,这就不太可能会是同一个岛
屿(一岛有着异名、别名、俗名或简称的现象是存在的)被误载为二岛。
在吴承志上述所提到的万历《温州府志》中也同时记载有灵昆山与青岙山。
灵昆山与永嘉场两地是隔江相望,而万历志的纂修者王光蕴(1540-1606)
就是一位永嘉场人。万历志在说到灵昆岛的情况时有言:旧为乐民侵据樵
采,迩年邑令林应翔申呈院道垦田数千亩,议输官税。”纂修者将灵昆岛
上远近所发生的事情写入方志之中,不可谓是不了解灵昆岛,这也就不具
有被误载的可能性。再综合灵昆的地貌特征,可知灵昆岛不可能是陈宜中
遁归之地青奥山。
据 考
隐 索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