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87

低头且见星星点点疑似薄霜在地板上游游荡荡。

                      小巷离人民广场很近。每天晨曦微露时,无论春夏秋冬,喜欢晨练的
                  人的脚步,就象鹿之奔跑声惊醒小巷的睡梦,脚步声声奔向人民广场。偌
                  大的人民广场,练各种把式的都有,踢足球的、打蓝球的,那羽毛球呼呼

                  带着风声;跑步的快、太极拳的慢、跳绳的步步紧;也有不紧不慢走两步的,
                  也有练举重练哑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育喜好,互为交融,互为较劲,
                  彰显着自我精彩的那份精气神。每天早上,人民广场都是老城区最热闹的

                  地方。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晨练的人们纷纷回到小巷,擦把汗,准备去上班。
                  此时的人民广场才慢慢回归沉静,空荡荡的。八点钟之后,又换作另一番
                  场景。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气,低矮的小阁楼酷暑难耐。无论什么东西,摸
                  上去都感到热乎乎的,象刚蒸过的一样。热的人们无处遁形,邻人笑侃,

                  真想爬到河里不回家了。这话不错,华大利与康宁巷相望的一带,其间原
                  有一道前桥,桥下流水潺潺,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小河带来习习凉风,
                  解了不少暑气。人们喜欢在河边乘凉。后来小河填了,小桥拆了,变成通

                  衢大道。老的市人民政府就在大道旁,与小巷隔路相望。广场路成了商贾
                  云集之地,繁华无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热的无处藏身的左邻右里,

                  便会念起小河小桥的好来。一到傍晚,赤膊的男人们,穿着大裤衩,拎一
                  桶清水,站在自家门口或巷道边冲凉沐浴,从头浇到脚。有人吹着口哨,
                  那一份冲凉的惬意与欢快,永远是男人们的专属。日头西落。晚饭前,女

                  人们会在门口或道坦上地面上泼洒些清水,消消暑气,然后摆放一张小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讲念念,吃一顿乘凉晚餐。最热闹的是康宁巷孩童们,
                  吃饱饭,小巷里就是他们玩耍的天堂,捉迷藏的,躲在墙角的暗处。玩木

                  头人的,大声喊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先动了或者
                  谁先开声说话了,谁就算输了。童声歌谣如铜铃儿响。孩童们你追我赶,
                  跑来跑去带来丝丝凉风。大人们,则搬出旧的发了红的竹椅、躺椅,用凉

                  水细细揩净,削减酷暑带来的热度,使竹椅尽快凉爽下来。然后搖着大蒲扇,



                                                                                     苑 艺
                                                                                   兴 漫
 177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