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45
温独支成立于 1924 年 12 月,创始人是 1922 年入党的、肩负回浙南
传播马列主义思想任务的谢文锦,他很快发展郑恻尘、胡识因夫妇入党,
并介绍戴宝椿、金贯真等 8 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了温独支这个中
共新的基层组织。到 1926 年年底,温独支发展党团员 50 多人,并以温州
地区为革命中心,开展了相应革命活动:如协助国民党成立永嘉县党部;
组织三、四百位学生攻击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掌控的《温州大公报》;并在
一定程度领导了温州地区的工会、农会、学联等群众活动,在长江三角洲
的中共发展史册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与同时期两湖地区中共的狂飙突进相比,温独支则大为逊色。
即使在北伐军过境前后,温独支也发展缓慢(而北伐军进入湖南后,大大
促进了两湖地区工农运动的发展)。在“四 • 一二”政变前后,温独支被
强大的敌人打得猝不及防,组织失败因此不可避免。温州党史研究者对温
独支在浙南推动革命活动的贡献,给以高度评价,但从创业团队角度论及
温独支“组织失败”深层原因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所以本文借鉴相关创业理论,探讨创业团队中“小知识阶层”对大革命时
期中共基层组织建设成败到底有怎样的影响?以加深我们对大革命时期中
共组织建设的理解,并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温独支的发展史。
二、文献综述
团队成员的认知结构影响着创业的成败,这对核心主导型创业团队(张
玉利,杨俊,2018)更是如此。中共温独支是大革命时期谢文锦一手创建
的革命组织,是典型的核心主导型“创业”。我们通过探讨其成员的身份
构成和认知结构,能加深我们对中共基层组织创业成败的认识。
中共需要在温州创业以解放民众,因此必须构建相应组织。Katz 和
Gartner(1988)指出新创组织具有目的、边界、交换和资源等特征。创
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建能完成战略目标的组织。而组织是构建在资源基
建 党 庆 祝
年 100 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