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32
日萧萧上琐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
春雨初霁》);“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等等不胜列举。可见我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品茶吟诗自唐代以来已成文
人高士之雅兴。
喝茶和品茶是不同的层次,而能懂茶经、懂茶道者又是不同的层次。
但能兼通茶经、茶道之至者则鲜矣。在我看来,能通此术且“二者兼优”者,
莫过于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了。
张又新,生卒年均不详。唐代著名诗人,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
深县)人,工部侍郎张荐之子,“幼工文,善于傅会”。唐宪宗元和九年
(814)进士第一。历官左右补阙,坐李逢吉,贬为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
张长于文辞,《唐诗全集》《唐宋诗词全集》均收录其诗十七首。说来也巧,
在张又新的十七首诗中,其中就有十二首诗是他在任温州刺史时所描写的
温州人文山水风光的,或寄山水以嗟遭贬之叹。其中著名的诗篇有《三月
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帆游山》《青岙山》《春草池》《孤屿》《谢池》等,
诗风清丽,声律动听,华而不媚,简而不俗,比兴感人,立意空灵,妙句
横生,富有艺术性。如写《罗浮山》“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之慨;《谢池》的“今来惟有灵池月,犹是婵娟一水间”之叹等。尤其是《三
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中的“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
鱼翻谷雨萍”更为动我心弦。我从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农村,每当春雨初霁,
那田野溪流,湖光山色,点点蜻蜓,鸟雀枝头,翠鸟凝视待渔,溪鱼逆水
翻萍。诗情画意,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堪为叹止!
张又新既是中、晚唐的诗人,又是一位神奇的茶道品茶专家。尽管茶
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尽管在唐代以前饮茶已经比较普遍,且人们习惯在
煮茶时加入各种香料,对茶的色、香、味、形并无多大的要求,因而对水
品的要求也就不高。从唐代开始,逐渐开创对茶的清饮雅赏之风,对水品
的要求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或经籍典传,或民间轶事趣闻,起始中唐,迄
至晚清,大凡 1200 余年,历代颇有记叙品茶之短长者。在中国文化中,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