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鹿城史志》二O二二·春夏(总第十七期)
P. 12
条诗路”是在全面梳理浙江历史文化地理脉络基础上提出的,覆盖 11 个
地市,以期形成全省美美与共的生命体,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的浙江行动。温州、鹿城作为诗路带建设和共同富裕建设示范样板区,不
仅具有地理区域的优势,而且具备正当其时的社会认同和时代使命。2019
年 5 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制定的《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和旅游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把瓯江山水诗路打造成为中国山
水诗词研学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国际秀山丽水生态
养生福地”。2019 年 10 月,温州市发改委牵头制定《温州山水诗路文化
带发展规划》,提出“打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主题品牌,中国山水
诗词研学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国际秀山丽水生态养
生福地”,诗路要展现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遗产风物图、名城古镇图、
瓯越学脉图“五幅地图”,山水诗路既是文化之路,也是产业之路。而鹿
城辖境作为历史上永嘉郡和温州府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贸核心区域,也应
当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核心起源地和中心诗群集聚地,无疑具有其无可争
辩的集散功能和代表性辐射意义。
一、立足全域,认识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的文学地理含义及诗韵
内涵
温州(鹿城)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具备良好自然和历史文化条
件。温州的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河,历史上曾名永宁江、永嘉江、温江,
干流长 388km,流域面积 17958km2。瓯江干流自源头至入海口分为三段,
下游基本在温州市、鹿城区境内。公元 422 年,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太守,
在任期间遍游温州全境,所著《游名山志》中,记录温州名山水 12 处。
在他留存至今的山水诗中,写于温州的有 20 多首,占总量一半以上。谢
灵运的温州山水诗篇,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云日相辉映,空水共
澄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是千古吟诵的名句,引领唐宋诗人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