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鹿城史志》二O二二·春夏(总第十七期)
P. 14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在括苍(丽水),辖永嘉、
括苍、松阳、临海四个县。这个永嘉郡更是历史上的大永嘉,管辖几乎包
括温州、丽水、台州三个地区了。历时不长,到了唐高宗上元二年(675),
析处州,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因其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气候温润,虽“隆冬恒燠”,所以称为温州。这时永嘉不是郡名,
而是一个县名了。其地域大致是瓯江南的今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的大
部分,以及今瓯北的永嘉县。其永嘉县府设在今鹿城。以后,历经宋元明
清以及民国、新中国初期,永嘉县境基本不变。县治长期都设在鹿城城区,
至今老城区还留下“县前头”“县后巷”“县城隍”等地名。民国二十二
年(1933 年)四月,温州为浙江省第三特区;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又改称为
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简称永嘉区,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
玉环等六县。其政治文化中心就是在今天的鹿城区。1984 年鹿城建区,传
承其作为温州地理以至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由于历史的习惯,长期以来,
总有人还会把温州地区说成永嘉,把温州其他县的人说成永嘉人。如“永
嘉学派”是南宋时期能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
思想流派,创始人是郑伯熊兄弟、薛季宣、陈傅良等,他们分别是温州,
当然包括鹿城和瑞安人,稍后的思想家叶适也是瑞安人。而其实他们主要
活动及其生活中心均在今鹿城城区。又如南宋“永嘉四灵”,徐照、徐玑、
赵师秀是当时永嘉县治(今鹿城)人;只有翁卷是乐清人,但重要诗歌创
作活动发生在鹿城区域。
2. 梳理鹿城作为“中心诗群”的诗词成果及诗人群体
因于自然人文地理的核心区域,成就了鹿城作为“瓯江诗路带”中心
历史地位。温州(鹿城)打造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要以瓯江沿线的秀美山
水为核心区域,以诗词本体为灵魂,走深化、物化、转化和诗化之路,努
力将优秀的山水资源与深厚的诗韵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彰显山水诗路
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由此,必须深化对鹿城诗
歌地理概念和诗路涵义的全面认识和内涵的充分挖掘。现简单梳理一下,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