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教育志(一)
P. 111

续表7




















                                          资料来源:据民国《浙江续通志稿· 学校》。








                                           二、书院生员





                                          书院的生员一般来自学塾、学有一定基础,初通诗、书、礼、乐和伦理纲常,也有具较高学



                                  术水平,为追慕名师、继续深造而来求学的四方游学之士。学生来去自由,无等级尊卑之分。



                                  入学生员无定额,少者几人,多则数百,无须考试。许谦主讲东阳八华书院,“及门之士,著录


                                  者千余人”。清代书院趋于官学化,生员有内课生、外课生之分,各书院均有定额,并须经考核




                                  入学。未经录取者也有定期参加书院考课的,成绩优者有奖赏,但无廪膳。道光六年(1826


                                  年)临安县知县在《禀定锦城书院规定》中规定,每年二月朔日甄别,决定通过考试取内肄业



                                  生、童生各16人,外肄业生、童生各8名,附课生、童生各8名,共64名。嘉兴陶甄书院,定额


                                  20名。平湖当湖书院肄业生员正课10人,附课10人,童生30人。生员多系男生,但据光绪



                                  《常山县志》载,常山定阳书院也有一名女生名曹椿龄,曾作《定阳春夜书怀》一诗:“萧条孤馆



                                  一灯红,百感都来此夜中。千里归期三月雨,半山心事五更风。吴山花柳他乡梦,越水波涛远


                                  客衷。囊橐已空春又去,不堪搔首问苍穹”,记述了其时异地女子在书院读书的感慨。






                                           三、书院师席




                                          书院的师席,不像官学均由朝廷任命,具有官吏身份,而是由书院创办者自行选聘,多为



                                  德才兼备的学者;有的虽为朝廷命官,但作书院教师仅为兼职,与其本身的官吏身份无涉。故



                                  自宋代以来,名师大儒在浙江的书院充任主讲教师者甚众。宋代理学家朱熹即曾在旧稽山、



                                  月林、鹿门、樊川、石洞、五峰、美化、独峰、月泉、明正、逸平、丽泽、瀛山、明善等书院讲学。自


                                  宋至清,先后在浙江书院讲学的名师宿儒,举其要者,宋代有范仲淹、王开祖、王致、王说、楼



                                  郁、周行己、詹安、徐存、王十朋、乔行简、薛季宣、唐仲友、沈焕、舒璘、吕祖谦、陈傅良、杨简、陈



                                  亮、钱文子、叶适、何基、王柏、方逢辰等;元代有金履祥、许谦、柳贯、程端礼等;明代有宋濂、方



                                  孝孺、章懋、王阳明、商辂、王畿、王宗沫、沈国模、刘宗周、史孝咸、卢格、黄绾、金贲亨等;清代


                                  有黄宗羲、全祖望、卢文弨、章学诚、阮元、刘璈、孙衣言、孙锵鸣、俞樾、孙黬、王棻、冯浩、龚自



                                  珍、夏震武等。



                                          名师宿儒在书院通过讲学和著书立说,建立学派、培养学术传人,成为历传不衰的书院之


                                  风。王开祖、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创立永嘉学派,主张以“事功经世为主”;吕祖谦、吕祖



                                  俭创立“吕学”(又称“婺学”“金华学派”),倡导致用之学,主张“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陈



                                  亮等人创立永康学派,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开物成务”,与永嘉学派并称为“事功学派”;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