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鹿城区志》
P. 121

. 1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大事记      . 13 .




 改名《瓯学报》。  州设立。   △王俊卿接办习艺所,将它改为平民习艺所,                          卫民医院。
 △苏慧廉完成《新约圣经》温州话译本。  △黄杨木雕艺人朱子常作品《济癫和尚》在南  从事织布、染色生产,后扩大教习毛巾、鞋、竹器   △朱子常作品《捉迷藏》在国际巴拿马赛会上
 ֣ሷܻ࿂೘൅၂୍č̾͆̽͂Ď  洋劝业会首次国际比赛中获优秀奖,永嘉知府请朱  等制造及缝纫手艺。              获二等奖。
 △五月   各界开展抵制美货斗争。  子常坐彩轿在府城游街,以示祝贺。  △先后开设渔丰桥苏兴顺针织厂、闻宅巷陈玉          △鹿城 10 余人到新加坡谋生。
 △是年   温处学务分处在纱帽河成立,领导温州、  ࿆๤೘୍č̾͆̾̾Ď  记针织厂和北大街裕春生针织厂。此三家为城区最       ૶ݓ ͂ ୍č̾͆̾̓Ď
 处州两府 16 个县教育事业,推孙诒让为总理。  △八月二十八、二十九   特大台风袭击府城,  早创办的针织厂。          △ 12 月 24 日   梅冷生、沈墨池等创办《瓯海潮》
 ֣ሷܻ࿂೘൅ؽ୍č̾͆̽̓Ď  淹没房屋,瓯江上尸骸漂流。降水量超过 290 毫米,  △宁波人王香谷、李湄川等在城区创办普华电  周刊,社址在洗马桥。
 △二月   温州府学堂改为温州府中学堂。宣统  为历史最高纪录。  灯有限公司。经两年筹办,于 1914 年 4 月发电,      △城区设刺绣局,专营出口刺绣品。鹿城刺绣
 三年(1911)改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堂,1912 年改称  △九月十八   防营统领梅占魁被推举为温处警  装机容量 100 千瓦。是为温州发电之始。  品由此渐盛。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校长刘绍宽。  备司令。  Ḥ૶ݓ ̿ ୍č̾͆̾̀Ď                              ૶ݓ ̓ ୍č̾͆̾̈́Ď
 △八月   温州师范学堂在四顾桥校士馆创办,  △八月十九(阳历 10 月 10 日)   辛亥革命武  △ 1 月   鹿城刘景晨被选为中华民国首届国会  △ 1 月 20 日   道前街中医院院长薛立夫,为百
 孙诒让为总理。  昌起义胜利。  候补议员。                                         姓免费施种痘苗。
 △九月十三   瓯海关在瓯江江心屿近处象岩上  △九月二十九   徐定超出任温州军政分府临时  △ 4 月   《瓯江日报》出版,创办人陈介石(1915  △ 4 月   城区各国民学校增至 16 所。
 悬挂红色油灯一盏,这是温州历史上第一座航行灯  都督,都督府设于鹿城。  年停刊)。                         △ 6 月   《瓯海公报》创刊,创办人王云龙,
 标。  △九月   都督府宣布,自本年九月起,免钱粮  △ 9 月 11 日   济病院(后改董若望医院)落成。       社址在小高桥利济医院。石印,日出一张半,漫画
 △瓯绸产销兴盛。瓯绸质量堪称上乘,在巴拿  厘金一足年。并示谕,限一个月内(夏历年底止)  设有男、女病床 12 张。    一幅,敢于揭露丑恶,讽刺尖锐。
 马赛会上获金奖。  所有人一律剪去发辫,如逾期不剪,剥夺公民权利。  △ 10 月   霍乱病流行。                 △ 7 月 1 日   张勋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浙江
 △瑞安项湘藻、项崧等创办永瑞轮船公司,购  △温州地方戏进入振兴时期,高腔、昆腔、  △是年   杨庭史创办广仁昌肥皂厂。杜师预创  省第六区(温处)警备队统带戴任(立夫)以温处
 置拖轮及驳船,航行于温瑞塘河。温州内河通行小  乱弹、和调等皆蓬勃发展,班社纷立,优秀演员  办西门泰布厂。         两府军政长官名义,发出布告,宣告温州自主,终
 火轮始于此。  脱颖而出。    △是年   温州电报子局改称温州电报局,后又                        告失败。
 △英籍基督教徒亨利·白累德捐献巨款创办白  更名永嘉电报局。                                     △杨玉生、黄群等人发起创办瓯海医院(于
 累德医院,定理医院并入。  ᇏ޿૶ݓ  △温州学界在九山河畔建籀公祠,纪念晚清著                       1922 年 6 月建成开诊)。
 ֣ሷܻ࿂೘൅೘୍č̾͆̽̈́Ď  名学者孙诒让,南通张謇书祠额“籀园”(即后之                             △温州鹿城第一个京戏班成立,在县城隍首
 △永嘉徐元凯、徐凤来、沈诗联和乐清洪国柱、  ૶ݓჭ୍č̾͆̾̿Ď  籀园图书馆)。                     次演出。
 徐干等共捐资 38000 银元兴学,其中拨出 23000 元  △ 1 月   中华民国成立,悬五色旗志庆。  △瓯海关监督冒广生等改建王谢祠、诗传阁,  △许漱玉在五马街开设许云章绸布店(1925 年
 作为温州师范学堂开办费,10000 元资助温州府中  △同月   温州最早近代日报《东瓯日报》出版,  建永嘉诗人祠堂,编刻《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复建博瓯百货店,两店合并称云博百货商场)。
 学堂。  陈怀、孙诒棫创办,馆址初设于模范小学,后迁至  ૶ݓ ̀ ୍č̾͆̾́Ď                          ૶ݓ ̈́ ୍č̾͆̾ͅĎ
 △永嘉劝学所在城区成立。  府前街。   △ 7 月    中国银行温州分行成立,行址五马街                     △ 1 月 5 日   “普济”轮由沪驶温,在吴淞口
 ֣ሷܻ࿂೘൅ඹ୍č̾͆̽ͅĎ  △ 2 月   永嘉县设知事,县治设于鹿城。   (1937 年秋迁至晏公殿巷)。      被英国“新丰”轮撞沉,溺死 300 余人。徐定超夫
 △温州天主教会在岑山寺巷购地 1 公顷,兴建  △ 5 月   按教育部通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  △《飞霞报》(日报)出版,馆址府前街,经  妇同船罹难。
 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前身)。  改为校长。   理林佛伦。(1922 年停刊)。                            △ 2 月 22 日   县城隍庙翔舞台放映无声电光影
 △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创办,郭凤诰任校监督。  △ 7 月   裁撤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成立  △温州府改为瓯海道,下辖温州 6 县(永嘉、  戏《欧战实况》,是为温州首次出现电影。
 ࿆๤ჭ୍č̾͆̽͆Ď  永嘉县自治会,府治、县治均设于鹿城。  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玉环),处州 10 县(丽          △ 3 月   《温处公报》与《瓯海公报》合并,
 △蓁康、公益玻璃厂在东门江西栈创办。  △ 8 月 28 日至 30 日及 9 月 11 日   先后遭两次  水、缙云、青田、松阳、遂昌、云和、龙泉、庆元、  改办《大公报》,经理王则时,社址在施水寮(后
 △家住铁井栏的郑绍钧是年中省贡第一名。郑  强台风袭击,瓯江两岸许多地方发生数百年来罕见  景宁、宣平),治所设于境内(1927 年国民党南京  迁大同巷。至 1920 年,皆石印)。
 绍钧曾游学日本,著有《说文简字》。  的特大洪水,数百村庄庐舍漂荡,田园冲毁,溺死  政府成立后,瓯海道撤销)。           △同月   道尹黄庆澜重修江心屿宋文信国公祠。
 ࿆๤ؽ୍č̾͆̾̽Ď  者上万,哀鸿遍野。永嘉县议会下拨县税一万元,  Ḥ૶ݓ ́ ୍č̾͆̾͂Ď                  △ 6 月   温州各中学学生响应“五四”运动,
 △正月   鸿发号小型客货轮,从府城首航瓯江  外购大米救济灾民。  △ 6 月   《温处公报》由王则时接办,编辑主    举行示威游行,开展抵制日货、查禁粮食漏海等活
 北岸及乐清琯头等地,这是温州港最早的内港客货  △温州府商会改称永嘉县商会,重建会舍于仓  任沈墨池。            动,并成立东瓯中等学校学生联合救国会。温州学
 轮航线。  后街,首任会长吕渭英。  △《温州报》、《天声报》、《民智日报》、《瓯                      界组织救国演讲社,创办《救国演讲周刊》,郑振
 △四月   大清银行温州分行设立,1914 年改组  △胡德淑(徐定超夫人)在竹马坊左营衙门旧  声日报》相继创办。但不久停刊。  铎参与编辑。
 为中国银行温州分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分行在温  址(今瓦市殿)创办女子学馆。   △白文俊、仲英兄弟在府前街药王庙创办永嘉      △ 7 月   郑恻尘变卖家产,创办“中一公记机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