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鹿城区志》
P. 122
. 1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大事记 . 15 .
织花席厂”,是为中国第一家软席厂。 馆址初设曹仙巷,后迁至县前头(1937 年 9 月停刊)。 △ 4 月 22 日 下午 7 时,大风雷雨,并下冰雹 希天。
△ 7 月 25 日 郑振铎、高觉敷、姜琦、马公愚 △是年 黄群在平阳郑楼创办郑楼小学,1932 大如拳,约历一刻许始止。鹿城至乐清琯头航船遭 △秋 吴百亨创办百好炼乳厂。所制炼乳以“白
等发起成立永嘉新学会(次年 1 月出刊《新学报》, 年改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1953 年,迁至温州城区 沉没,淹死 20 多人。 日擒雕”为商标,同英国飞鹰牌炼乳争夺国际市场。
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窦妇桥)。 △ 6 月 重修江心屿宋文信国公祠。祠建于明 △ 10 月 24 日 南塘乡成立永嘉县第一个农民
△ 12 月 郑振铎把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及 △是年 胡识因在侯衙巷创办新民小学。 成化年间,弘治间曾修葺。 协会。
《对于战争之解释》译成中文,发表于《新中国》 △是年 朱竺峰创办温州火柴公司。 △是年 《新瓯朝日报》社内部成立青年协进会, △ 11 月 永嘉县农民协会成立,推选王国桢为
月刊。 △是年 在积谷山麓,建瓯海医院(是为温州 类似新闻工作者俱乐部。 主席,开展农运工作,组织农民进行减租减息和反
ݓ ͅ ୍č̾͆̾͆Ď 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前身)。 △ 12 月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鹿城侯衙巷新民 土豪劣绅斗争。
△ 3 月 杨雨农、吴钟镕、黄群等集资筹办温 ݓ ̾̾ ୍č̾͆̿̿Ď 小学成立,指定胡识因为支部书记,出版《暮鼓晨钟》 ݓ ̾̓ ୍č̾͆̿̈́Ď
州首家电信企业——东瓯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杨雨 △ 1 月 王则时恢复《大公报》,改名为《温 期刊。是为浙南最早中共党组织。 △ 1 月 15 日 北伐军先遣部队到达温州。
农任董事长。 州大公报》。 ݓ ̾́ ୍č̾͆̿͂Ď △ 1 月 温州第十中学遭军阀败兵破坏,百废
△ 5 月 1 日 温属六县联立图书馆(即籀园图 △ 5 月 22 日 城区成立工商友谊会(原称“伙 △春 温州天主教会在城区窦妇桥创办增爵学 待举,校长金嵘轩变卖祖遗田产,又高利借款,修
书馆)建成开放。 友会”),出版刊物数期,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校。 葺校舍,发放薪金,支撑复课。
△ 12 月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城区新民小学成 △ 7 月 黄起文在墨池坊创办绮文女工社(即 △ 3 月 国共合作的《温州大公报》发行。 △2月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开始建造中山公园。
立。 花边厂),雇用女工 500 余人,制作挑花布,销往 △ 5 月 16 日 大南门益美南货食品店误将尿素 △是年 “四一二”政变。“温独支”遭破坏,
△基督教安息会美籍传教士筹资在蒲鞋市北兴 国外。 当作白糖制成桂花糕出售,致使 120 余人中毒死亡。 郑恻尘、谢文锦等被害。苏渊雷、戴树堂等被捕。
建三育学校(初中)。 △同月 郑恻尘在东公廨县政府花园设临时放 △ 6 月 8 日 各校学生声援上海“五卅”惨案 ݓ ̾̈́ ୍č̾͆̿ͅĎ
△同月 黄群修葺朔门故居,额为“敬乡楼”, 映场(1924 年,杨直钦在大同巷玉堂里办露天电影 反帝斗争。艺文学校学生宣布脱离教会学校。11 日, △春 黄群特邀刘景晨、刘绍宽赴沪编校《敬
聚书数万卷。 场)。 各校学生成立救国联合会,发动罢课,举行万人示 乡楼丛书》,费时 8 年编成,计 4 辑,收录历代乡
ݓ ͆ ୍č̾͆̿̽Ď △ 9 月 厦门淘化大同实业有限公司在温州东 威游行;工人、商人、教师等积极响应。 哲遗作 38 种。
△ 5 月 城区工人、农民、学生各界组织温州 门外化鱼巷办罐头分厂,加工猪脚、鸡鸭肉酱、青豆、 △ 9 月 艺文学校离校师生,以蛟翔巷平水王 △春 城郊莲花心一带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救国会,发动群众继续抵制日货。 菜心等罐头。 殿为校舍,创办瓯海公学,公举赞助 8000 银元的 组织闹粮斗争,分掉下寅粮库全部粮食。
△同月 由梅冷生、夏承焘、陈仲陶等人发起, △ 10 月 《瓯报》创刊;《温台日报》创刊。 谷寅侯为校长。 △ 11 月 13 日 城区文教界王云龙等在铁井栏
成立文学团体“慎社”。 但不久两报均停办。 △ 9 月 5 日 国民党永嘉县党部正式成立。中 创办《瓯海民报》。(至 1931 年 9 月,共出 1100 期)。
△ 8 月 25 日 旧温属女子师范讲习所(简称女 △是年 航商戴九畴购置金长利汽船,航行温 共党员郑恻尘等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是年 永嘉县实施村里制,在城为里,在乡
师)开办,木干斋任校长。 沪线,这是温州最早的沿海机动船。 △是年 道尹张宗祥组织董事会,将甲种商业 为村,十户为邻,十邻为闾,各设长以治。城区分
△ 12 月 温州第十师范学校和第十中学各成立 ݓ ̾̿ ୍č̾͆̿̀Ď 学校改名为旧温属商科职业学校。 为 51 里(1930 年,改村里制为区乡镇制,村、里
学生自治会。两校校长杨文洵、朱章宝皆鼓吹新潮 △ 1 月 朱鹤挺改青出蓝布厂为瓯江染织布厂 △是年 许漱玉又开博瓯百货店,规模之大, 改称保、甲,城区分为 26 镇;1934 年并为 9 镇)。
流,宣传民主自由思想。 股份有限公司,厂址小南门坦前,职工 225 人。 全省闻名。 ݓ ̾ͅ ୍č̾͆̿͆Ď
△是年 刘仲琳创办永嘉私立女子初级中学, △ 2 月 省立第十中学聘朱自清任国文教师。 △是年 李毓蒙(瑞安人,1916 年发明弹棉机, △ 1 月 永嘉民众教育馆在城区成立。王晓梅
木节任校长。 年底,朱自清写成《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其中 获国家专利权)在鹿城小南门创办温州毓蒙铁工厂。 (1896 ~ 1968)任馆长。
△是年 《瓯海新闻》通俗半月刊创刊。 有《绿》、《白水漈》等一代名篇。 此为温州地区最早的机械制造厂。 △夏 白累德医院在海坛山麓创办私立白累德
ݓ ̾̽ ୍č̾͆̿̾Ď △ 3 月 汪晨笙等发起创办瓯海实业银行。 ݓ ̾͂ ୍č̾͆̿̓Ď 高级护士学校(1934 年,又创办白累德助产职业学
△ 3 月 弘一法师(李叔同)由杭来温(先后 △ 5 月 《东瓯杂志》月刊创刊,周雪任编辑, △ 1 月 《温州报》出版。 校,两校合并,陈梅豪任校长。是为温州卫生学校
驻锡庆福寺、兴庆寺、景德寺、伏虎庵达 12 年)。 编辑部设于大同巷。 △ 3 月 北京发生执政政府屠杀请愿群众的 的前身)。
△ 6 月 王云龙等脱离《大公报》,重新出版《瓯 △ 8 月 曹桂生等合资创办鹿城染织布厂,职 “三一八”惨案后,温州学联会及各界成立“京案” △ 7 月 14 日至 10 月 5 日 持续 79 天大旱,加
海公报》,馆址移到铁井栏(1927 年大革命失败时 工 300 多人。 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 上铁甲虫为灾,农村粮食颗粒无收。
暂停,1928 年 11 月 13 日改组出版《瓯海报》)。 △ 9 月 日本关东大地震,温州各县及青田旅 △ 3 月 20 日 温州学生救国会改组为温州学生 △9月 温州光明火柴有限公司在垟儿路开办,
△同月 刘叔平继任《大公报》编辑主任,社 日华工遭日人屠杀,惨死达 600 余人。 联合会,并直接加入全国学生总会。 当时资金 10 万元,职工 274 人,年产火柴 3000 箱。
址由施水寮迁至药王庙(1922 年改名为《温州大公 △ 10 月 工商界蔡冠夫等集资在扬名坊创办普 △ 6 月 5 日 温州留日归国学生在华盖山建立 △ 11 月 城区蒋馨山、蒋幼山、曹骏一祖孙三
报》,1924 年国民党清党前停刊)。 安施医施药局,免费为贫民诊病施药。 “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纪念 1923 年在东 人参加在杭州举行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同台献艺。
△ 8 月 李文侯、朱煦等创办《新瓯潮日报》, ݓ ̾̀ ୍č̾͆̿́Ď 京为维护侨胞利益而被日本人杀害的吉林长春人王 蒋幼山是中国著名的铜钟气功传授者。
△是年 邑人发起设立温州工艺馆,承销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