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3 - 《鹿城区志》
P. 363

. 25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 城市建筑        . 255 .




              宽 8 米的绿化带。其 44 米的大水池象征大海,说                        风貌。总投资 1000 万元。
              明温州市是东南沿海 14 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                              “世纪之光”用 3 片巨大的钢片表示 3000 年
              一;喷泉水柱象征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人民安                            瓯越文明史,造型摄取瓯江双塔、海上风帆、纪功
 ֻ໴ᅣᅣӬגᅣֹѓ    居乐业的升平景象;腾空的四大圆弧及其构架,显                            柱于一体,象征一座灯塔,一座丰碑,一盏明灯,

              示温州商品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观光经济                            一支火箭,浓缩了瓯越文明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4 大产业支柱,包括全民、集体、股份合作及私营                           工艺上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预应力索系统钢结构和点
 第一节节城节雕
              经济“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不                            式玻璃帷幕系统,在全国大型城雕中第一次采用灯
              锈钢材质的几何造型,寄寓温州地理和人文历史渊                            光作为重要的表现要素。既增强了世纪雕塑的现代
 ۽୪ѡෑཞ  物质工作,不幸被塌下的瓦梁砸中,经抢救无效,  源;顶部的圆柱预示温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伸          感,又保证了其通透性能,为现代流派的标志性建
 坐落华盖山南麓上山石级处。1952 年,为展示  于1964年1月3日牺牲。1964年3月23日,国防  向太空的无线电塔、导航塔和风向标则展示温州将  筑。
 温州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共产主义奋斗  部追认他为“爱民模范”,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赵  以科技兴市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坐标,
 目标跨步前进的精神面貌,以木雕成像,后经风雨  尔春班”。1984 年,共青团温州市委发起建赵尔春  不断向高科技攀登。       ൗࡀЏץ
 断裂,于 1957 年,由温州著名建筑师虞书堂和台  塑像倡议,数十万青少年和驻温部队官兵为其捐资。                 坐落在世纪广场,建于 2003 年 2 月,由来自
 州玉环民间堆塑艺人郭世桢合作重建。为钢筋混凝  1985 年,在赵尔春救火现场附近的海坛山上建成赵  ൗࡀᆭܻ        1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4 个海外温籍侨团捐款落成。
 土结构,像高 7.4 米,其中台座 4.2 米,宽 2.6 米,  尔春塑像,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题词:“爱民模  坐落世纪广场,建于 2001 年。高 66 米,底座  高 2.1 米,直径 1.8 米。采用商代鼎所特有的“兽
 方形耸立,石英镶面装饰。塑像由三位在温州工作  范赵尔春”,“继承烈士遗志,再创英雄业绩”。  外筒为边长 10 米的正三角形,内筒呈圆形,为双  鼎吞足”造型,鼎体、鼎座全部采用标锡青铜铸造,
 的年轻人模特组成,分别为手握苏制 50 式冲锋枪  雕塑高 7 米,宽 1 米,其中塑像高 4 米,表现  层玻璃塔,通体晶莹剔透,从地下入口进入塔身,  基座由莲花反白玉砌成,基座上方刻着捐资侨团的
 的解放军战士与头戴炼钢镜帽的工人和手持耕犁  了烈士救火时英勇冲进火场的情景,塑像落成后被  可乘观光电梯直升到 40 米的高空,俯瞰温州新城  名称。“世纪宝鼎”表达的是温州人民与时俱进、
 的男性农民形象,握的武器改成国产 65 式冲锋枪。  团中央评为优秀工程。
 1985 年、1996 年,有关部门对工农兵塑像进行修补,
 将原石英台基改成花岗石装饰。  ᇏݓದ૶ࢳ٢फᆄଲႳࠌሺؒࡀ୑З
 坐落江心屿,建于 1994 年 5 月。碑高 8.3 米,
 ੠ӬᆭԽגෑ  底座长9米、宽3米、高2.8米,用齿形花岗岩石贴面。
 坐落瓯江大桥南首,建于 1984 年 9 月。高 13 米,  正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16
 其中雕像高 10 米,基座 3 米。为白水泥、钢筋结构,  个大字,背面是一块黑色磨光大理石碑记。
 由基座、白鹿、少女以及少女脚下的蓓蕾组成。少  纪念碑用白水泥雕塑,以红旗、人物和山峰为
 女象征着人们美好的理想,蓓蕾孕育着春天的到来  构思主体,刻画出浙南游击纵队赴汤蹈火、前仆后
 之意,而茶花则是温州的市花。关于白鹿则借用了  继、战功卓著的战斗历程。正面雕塑 5 名中国人民
 温州建城的典故,蕴涵“白鹿衔花”的美丽传说。  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战士,高擎红旗,向敌人冲锋、
 奋勇杀敌的崇高形象。雕塑背面塑造了 4 名民兵,
 ᅵغԽෑཞ  代表浙南 9 万多民兵配合游击队作战和支援前线的
 坐落海坛山巅,建于 1985 年。1963 年 12 月  光辉业绩。背景是高山峻岭,说明游击战士历经艰
 27 日晚,东门上岸街发生火灾。海军驻温某部通信  难险阻,最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天堑的大
 站战士赵尔春闻警奔向现场,参加切断火路,抢搬




 第二节节地节标




 ໾޿฿Џ  美国国际大学景观博士朱鲁青设计。高 44.88 米,
 坐落在锦绣路、新城大道和府东路交叉口。建  地面直径 60 米。主体材质由高强度网架和不锈钢
 于 1996 年,为台湾王景规划设计顾问公司主持人、  外壳构筑,外围配置直径 44 米的水池、喷泉以及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