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6 - 《鹿城区志》
P. 366

. 25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七 城市规划       . 259 .




                                                                                                                                     规划》于 1986 年 8 月获准实施。                              年 3 月获准实施。
                                                                                                                                         1992 年 9 月,依照“温州市第二次创业”的战                         按照加快城市化发展战略和建设大都市构想,
                                                                                                                                     略部署,历时 4 年编制的第二版城市规划,于 1998                       1999 年着手编制新的城市规划。2000 年正式委托
                                                ֻؽᅣᅣܿ߃щᇅ



                                                 第一节章编制沿革                                                                                                                 第二节章规划要点




                鹿城古城采取倚江、负山、通水的规划原则,                           用地 40 平方公里。对市区工业布局作了新的安排,                                                 第三版总体规划,确定温州市发展的总目标是                          年)控制在 140 万人,远期(2020 年)控制在 200
            布局为东庙——沿海坛山内侧,寺庙密布,是佛教、                            确定信河街和人民路交叉处为市中心。在市中心                                                 把温州建成中国东南沿海的出海口和重要的工业、                            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 140 平方公里
            文化活动场所;南市——大小南门是城内物资集散                             南侧和水心村以东,开辟为全市性休息公园,海                                                 商贸、金融、港口城市,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人均 100 平方米),远期为 200 平方公里(人均
            点,逐步向五马街、蝉街发展,形成一个商业中心;                            坛山为区级公园,中山公园为儿童公园,华盖山                                                                                                   100 平方米)。
            西居——以信河街为中心,为居民居住的地方;北                             为动物园。规划新建温州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                                                   ܿ߃ଢѓ
            埠——紧靠瓯江,设立商埠码头,以溪、江、海与                             水产学院等 6 所高等院校,并建立综合性和专业                                                   形成现代化大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到                              Ӭ൧ᆯି
            外通商,有严格的功能区分。在风格上,均实行前                             性相结合的科研中心。                                                            规划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接近                                城区今后应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现代商业、
            街(巷)后河,粉墙黛瓦,小河小巷舟楫毕达,使                                1979 年,温州市建设工程局重新编制温州市总                                            国内一流大城市的水平。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                             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
            居者有涤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保持鲜明的江                             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化工、陶瓷工业为主的                                                大都市区雏形,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水平达                             业,形成辐射浙西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
            南水乡城市特色。                                           海港城市,人口规模 45 万,用地 27 平方公里。4                                           到 60%,确立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北的中心城市                          国轻工加工工业基地之一以及全国大区域物流、信
                近百年来,多次对鹿城古城进行应急性改造规                           个工业区用地作了调整,铁路编组站设在黄龙山南                                                地位。形成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经                            息流的重要集散基地之一。
            划。民国 21 年(1932)进行路政,将城市主要街                         侧,客站在里垟殿附近,货站在上堡,机场定为永                                                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
            道划为五等:一等街 37 条,宽度由原来 16 市尺拓                        强海滨。市内道路网为内外二环“三纵四横”,“三                                               机制,到规划期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                                ն׻൧౵ॢࡗࢲܒ
            宽为 36 市尺;二等街 52 条,宽度由原来 12 市尺                      纵”为信河街、解放路、洪殿路,“四横”为环城                                                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                                温州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基本上经历了点状
            拓宽为 28 市尺;三等街 72 条,拓宽为 18 市尺;                      西路、温强路、垟头下路、黎明路。道路宽度主干                                                度,形成统一开放、配套成龙、竞争有序的市场体                            式、云状式,正由带状式向网络型演替,逐步向由
            四等街 62 条,宽度 14 市尺;五等街 22 条,宽度                      道 26 米~ 40 米,次干道 18 米~ 24 米。                                          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行规                            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网和交通
            8 市尺。                                                 1980 年市规划管理处修改了 1979 年的规划,                                         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形成现代化大都市区(含                            网、通讯网等组成的网络型空间结构演化。随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1988 年,先后 10 余                     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为以轻工、陶瓷工业为主的                                                温州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                            域经济的发展,将形成以城市为节点、以产业密集
            次组织力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工业海港城市,人口规模 50 万,用地 34 平方公里。                                          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抗灾                            带为脉络的多中心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温州大都
                1957 年 6 月,编制了《温州市初步规划图》,                         1983 年 3 月,城市性质确定为海港工业城市、                                          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城市综                            市区确定为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功能
            人口规模 30 万,用地 23 平方公里。具体布局:工                        浙南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以积极改造旧城和                                                 合功能发挥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形成以促进人的全                            地域,在不同的时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
            业区在城市东、西侧,东侧安排用水量大,排污量                             以适当向外扩建相结合,用地面积要相应扩大,                                                 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                            市化水平等来划分大都市区功能地域。
            多的工厂,西侧安排烟雾多、噪音大的工厂;仓库                             旧城区人口要逐步向外疏散。规划年限远期 2000                                              态环境。
            区东片在矮凳桥到永川码头,西片在和平路太史码                             年,近期到 1985 年。考虑到 1990 年人口规模,                                                                                                Ӭ൧ࢌ๙ḤḤḤ
            道一带;麻行至朔门为客运码头,安澜亭以东为货                             近期控制 38 万人,远期 50 万人。城市用地规模                                                ܿ߃୍ཋ                                              城市道路网网城区道路网划分为快速路、主干
            运码头,灰桥浦至上陡门为港区发展用地;城市主                             近期 12.95 平方公里,远期 27 平方公里。                                                 近期 2000 年~ 2005 年,中期 2006 年~ 2010 年,          路、次干路、支路 4 个等级,以快速路、主干路为
            干道宽度 30 米,次干道 20 米~ 24 米,信河街、                         1984 年 4 月,温州市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                                           远期 2011 年~ 2020 年。                                骨架,交通轴向明确,次级道路健全。道路网结构
            府前街、小南路为林荫大道。主要道路隔距 800 米                          开放的 14 个港口城市之一,省城市总体规划审批                                                                                                可归纳为“二横六纵快速路,主次干路成棋盘,支
            ~ 1000 米;市中心定在吴桥,全市性休息公园选                          小组成员来温帮助修订规划。修订后城市布局以鹿                                                    Ӭ൧ྟᇉ                                          路形成致密网”的路网结构。
            定巽山、马鞍池一带,用地 70 公顷。中山公园与                           城区为主体,重点向东往杨府山方向发展,同时适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城市、浙江南                              轨道交通网网以城市发展及主客流东西为主
            市区小山头为区级公园。                                        当发展旧城区以西地区,形成沿江发展的带状城市                                                部的中心城市。                                           线,将火车站、飞机场,东、西翼各工业区,瓯北
                1959 年 3 月 ~6 月,国务院建工部派员帮助修                    结构形式。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到 35 平方公里,人                                                                                                与南侧教育园区,主要旅游、商贸、各种活动串成
            订 1957 年的初步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化工、                          均用地调整为 70 平方米,城市功能分区作了相应                                                  Ӭ൧ܿଆ                                          环线,并与常规公交衔接以形成人物流的快速流动,
            陶瓷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人口控制 40 万,                          的调整。经讨论修编后,第一版《温州市城市总体                                                    温州市区(鹿城、龙湾、瓯海区)人口近期(2005                      体现现代化城市快节奏的活力。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