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6 - 《鹿城区志》
P. 496
. 38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五 农 业 . 389 .
田圈以及收获用的镰刀等。 至 521 台,5110 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机 33 台, 管理系统仅有县(区)级管理机构,兼有农机安全 加强路检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特别是对“无牌车辆、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农业机械化。至 1986 年, 643 千瓦,配套旋耕机 326 台;小型(手扶)拖拉 监理职能。截至 2003 年底,有乡、镇农机服务站(公 无证驾驶”情况进行安全整治,现场清理。拖拉机
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12 台,总计 297 千瓦;机 机 502 台,4440 千瓦;犁 28 架,开沟机 30 台等。 司)9 个,农机供油站 1 个,维修网点 14 个,农机 及驾驶员年检审期间,采取措施提高检审率,保证
动配套农具 14 台,包括犁 5 架、耙 4 张、旋耕机 5 播插机具先后有手动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但 户 1256 户。2003 年,机械耕地面积 2593.33 公顷, 检审质量。
台。另有小型(手扶)拖拉机 743 台及机引配套农 都未能全部取代手工劳动。2003 年有小型拖拉机牵 包括春耕、夏耕、冬耕的机械作业面积合计 4500 1986 年,区农机站培训小型拖拉机手 189 人。
具 203 台,包括犁 5 架、耙 5 张、旋耕机 193 台。 引播种机 1 台。 公顷,机械收获面积 2173.33 公顷(全部为水稻), 1993 年成立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对拖拉机驾驶
此后,耕作机械发展,包括数量的增加和规格的提 机械脱粒粮食数量 29000 吨,农机运输作业数量 员、收割机手及其他农机手陆续培训,不断提高技
高。2001 年,由于区划调整,年耕作机械动力增 1542.1 万吨 / 公里,农田机械节水灌溉面积 5320 公 术和操作水平。至 2003 年,共培训农机操作人员
顷,机械深施化肥面积 820 公顷,机械秸秆还田面 2238 人,复训、轮训机手 1 万余人次。
积 2266.67 公顷。农机经营总收入 2501.4 万元,利
润总额达 1261.31 万元。
第二节章 排灌 植保机电化
农机监理工作,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目的。
传统农田灌溉工具是龙骨水车,木制,由 2 人 机 156 台,电动机 190 台,并有农用水泵 341 台。
~ 4 人脚踏,属半机械化农具,到 20 世纪 90 年代 2003 年,因耕地被征用较多,排灌机械动力仅 373
个别乡村尚在使用。另有戽水吊斗、水动翻车、手 台,合计 3778 千瓦;开沟机 30 台套。
拉水车等。 植保机具,先有手掀喷雾器,后有机动喷雾器。
境内农田灌溉主要依赖抽水机和水泵。1986 年 手掀喷雾器虽具有降低人身污染、省药、匀施等优
有排灌机械动力 346 台,计 2462 千瓦,其中柴油
第三节章收获 运输机电化
传统收获农具,水稻使用小镰刀,俗称稻 , 机动打稻机 407 台,计 380 千瓦。谷物烘干机 1 台。
割稻轻快。脱粒使用稻桶。晒谷用篾簟。另有三合土、 甘薯收获刨丝有专用薯刨,以铜锌合金板加工
水泥地晒谷。扇谷风车木制,由手摇木柄转动风扇, 而成的为优质产品。
将谷秕吹出去。 运输机具替代传统的扁担、箩筐。1986 年,有
1984 年后,电动或机动打稻机日益增多。实行 农用汽车63辆,农用运输车92辆,农用机动船90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电动力打稻机普遍使 农用大拖车 12 辆,农用小拖车 734 辆,农用木船
用,1986 年共有机动打稻机 1294 台,计 2373 千瓦, 170 艘,农用水泥船 344 艘。建区后农村交通和运
其中柴油机 489 台,电动机 805 台。2003 年拥有联 输发展快,至 2003 年,运输机械动力 15002 千瓦,
合收割机 473 台,2666 千瓦,其中自走式 32 台。 共 780 台,其中运输拖拉机 502 台,计 6406 千瓦。
第四节章农机管理
计划经济时期,农机和燃油实行统一计划供应 算四结合。同时开展农机修配的社会化服务,兼营
与管理。1986 年,有区办农机服务站 1 个,乡办 农机整机和零部件供应。
农机服务站 6 个。农机管理服务站负责机具和燃油 1990 年以来,农机管理服务改制,服务与管理
分配与管理,对从事农业作业的机具、燃油分配实 分离。乡镇、村的农机服务转为民间组织。农机化
行机、油、田三挂钩,调度、供油、收费标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