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鹿城区志》
P. 491

. 38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五 农  业       . 383 .




              跃居主栽地位。                                               播种期决定于插秧期和秧龄的选择。一般早稻
                  品种的繁殖,农民从来都是自己留种,良种繁                          在3月20日~3月25日播种,秧龄30天,单季晚
              育推广成效甚微。20 世纪 50 年代,开展评选农家                        稻在6月10日~6月20日播种,秧龄25天,连作
 第三节章农业产业化
              优良品种活动并组织推广。60 年代,人民公社及生                          晚稻在 6 月 25 日左右播种,秧龄 25 天左右。
              产队都建有与县、地区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70 年                              播种量,早稻常规品种的大田用种量为每公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  菜科技示范园区一期工程于 1999 年建成投产。园  代中期推行杂交水稻,由于其制种程序较复杂,社  顷 74.96 千 克 ~ 112.44 千 克, 秧 田 每 公 顷 播 种
 必由之路。鹿城区农村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农产品  区总规划面积 121.92 公顷,为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  队接受委托进行制种工作,也纳入国家和地方种子  749.63 千克~ 1499.25 千克。杂交早稻的大田用种
 加工具备一定基础。1998 年以来,各乡村积极发展  量,发展设施栽培采用“租赁”经营模式,在政府  公司系统。80 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量为每公顷 14.99 千克~ 22.49 千克,秧田每公顷播
 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  统一管理下,租给菜农分户经营。经调查测算,一  种子公司系统依然稳定,良种繁育工作和收购经营  种量为 149.93 千克~ 224.85 千克。杂交晚稻的大田
 结合的机制。鹿城区作为温州市一级蔬菜基地,凭  期工程面积 140.2 公顷,一年可增加收入 200 万元。  相结合进行,保障广大农民生产所需。2000 年,种  用种量为每公顷 7.5 千克~ 14.99 千克,秧田每公顷
 借城郊的区域优势,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双屿蔬  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职能与执法监督职能分离为二,                 播种量为 149.93 千克。
              行政执法部分归属种子管理站,而种子公司专事经                                插秧期,连作早稻在 4 月 20 日 ~5 月 5 日插秧。
              营服务。                                              连作晚稻在 7 月 20 日 ~8 月 5 日插秧。插秧密度,
                                                                常规品种推行小丛密植。杂交水稻,适度稀插,以
 ֻؽᅣᅣਁൊളӁ         ᄗ஡࠯ඌ                                          利增蘖、增穗、增重。此外,推广抛秧获得成功。

                  水稻育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有水                              水稻本田肥水管理,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草鼠
              育秧、旱育秧、半旱育秧、合式育秧、地膜育秧等。                           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原则上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第一节章水章稻
              水秧,秧苗生长较快。旱秧根系强壮。合式育秧即                            20 世纪 90 年代推广“三高一稳”栽培法,即高成穗
              旱播水育,先促根后促秧。半旱育秧,即水不上秧                            率、高实粒数、高经济系数及稳定高产所需的穗数。
 水稻是鹿城区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播种面积  ௖ᅣᇕ  板的新技术。地膜育秧,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引进的         主要技术环节:一是培育壮秧,施用多效唑、乙烯
 历年都占粮食总播种面积 90% 以上,总产量也占  鹿城农民在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中,培育了许  日本技术,只用于早稻育秧,在半旱秧板上覆盖塑  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培育带蘖矮壮秧;二是后期提
 粮食总产量 90% 以上。  多农家品种,按类型有早、中、晚熟之分,有籼、  料薄膜。近年来,为适合抛秧栽培采用秧盘育秧,  前搁田控蘖,干湿灌溉,活水到老;三是用肥比例
 粳、糯之分,还有水稻、陆稻之分。民国时期引入  秧龄比较秧田的短,多用于早稻。                        都由乡镇农技站配制成水稻专用肥向农户提供。效
 ۶ቔᇅ؇  人工杂交品种,即后来所称常规育成品种。20 世纪  播种与育秧,首先使用盐水或泥水精选种子,           益显著。此外推广稻草还田,并配施碳酸氢铵,加
 古代,向来以单季稻为主,属于中稻或晚稻。  60 年代,实现品种矮秆化,先后引入早籼矮脚南特、  随后摊晒和药剂消毒浸种,然后催芽、练芽、播种。  快还田稻草转化。
 早在北宋时期,引入感温性强的早稻品种,形成早、  广陆矮 4 号、早中籼广场矮 5 号等。由于高秆变矮
 中、晚稻全系列,以扩大复种面积,增加产量。南  秆,提高了水稻抗倒伏性,达到普遍增产 16% 左右。
 宋初,出现肥沃田块种植双季间作稻,此后历代持  1976 年引入杂交水稻,在双屿镇红旗大队试种连作
                                             第二节章薯类    大小麦    玉米
 续扩展。20 世纪 50 年代,双季连作稻试种成功并  晚稻 0.16 公顷,每公顷产 7398.8 千克,比常规品
 全面推广,成为耕作制度的主体,耕作方式有麦稻  种增 20.3%。
 稻、油(菜)稻稻、(绿)肥稻稻三季连作制。从  鹿城建区以来,水稻主栽品种(组合)更新很  ඄ᅣো              的东方红 50、南庆 3 号、浙薯 1 号等。
 产量比较,双季连作稻比双季间作稻每公顷一年多  快。20 世纪 80 年代,早稻常规品种早、中、晚类型,  主要种植甘薯(番薯),其次为马铃薯、芋艿、  甘薯的间、套作配套技术,冬季将薯垄合二为
 收约 3748 千克。90 年代前期,突出农业比较效益,  各以二九青、青秆黄、竹科 2 号为主,其次有泸红  薯蓣、蕉藕等。  一种春花,春花收后种甘薯,其前可套种玉米、大豆,
 将一年三熟的连作制改变为稻稻或稻菜两熟连作。  早 1 号、竹菲选、辐 8-1、温 189 等。90 年代,改  甘薯俗称番薯,在民食中曾是仅次于稻谷的主  其后可套种绿豆,赤豆或秋菜等。
 2000 年前后,又改成单季稻作或单一蔬菜地。  换为温 90 和温 189 主栽。1984 年引入杂交早稻威  食,种植面积最高时曾达 333.5 公顷以上。鹿城建  甘薯惯用刨丝晒干,俗称番薯丝;切片蒸晒,
 双季连作稻在 1976 年以前,是常规育成水稻  优 35,至 1987 年遭遇台风,因其易落粒遂中止种植,  区后,逐渐降为零星食用、调节食味的杂粮。1985  称番薯枣儿;用甘薯淀粉制作干粉面,称筋粉面。
 品种的连作,其后是常规育成早稻品种和三系法杂  并以生育期相对较短,不易落粒的籼优 48-2 取而  年种植 123.06 公顷,至 2003 年,种植 227.58 公顷。  马铃薯,俗称番人芋,亦称洋芋,适应性强,
 交晚稻组合的连作。1985 年杂交早稻试种成功后,  代之。连作晚稻在 80 年代已没有常规品种,代之  甘薯系明代从福建传入,多在旱园山地种植,  生长期短,产量高,冬春皆可种植。做垄穴密栽,
 推广连作稻双季杂交化。双季杂交稻成为耕作制度  而起的是全国已种植数年的杂交水稻。其中主栽组  常套种大麦、玉米、绿豆、瓜菜等。甘薯品种大部  重施基肥,增施磷肥,注意防治病虫害。2002 年
 主体。20 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淘汰了米质  合是汕优系列,1985 年前为汕优 6 号,1986 年后  分来自台湾和日本,后有徐薯,浙薯等育成品种多  开始,推广稻草覆盖稻板马铃薯栽培技术,省工省
 较差、商品价值低的早稻,水稻生产中日益扩大杂  为汕优 10 号,搭配汕优 85、协优 46。单季晚稻,  个,耐肥高产良种新种花、红红 1 号,抗薯瘟的湘  力增产增收。
 交晚稻或杂交中稻的单季种植。  1998 年前一直是汕优 63 主栽,1999 年后两优培九  农黄皮、华北 48、前选 4 号,抗黑斑病兼抗薯瘟的  芋艿,大部分乡镇零星种植,岙底乡呈岸村
              黄皮 9 号、舟农 392 及适应间作且又高产、高出丝率                      有 33.35 公顷连片基地。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