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128
洞头 县志 第一编 建制区划
DONGTOU XIANZHI 第一章 建制沿革
几到几十米不等 。 端入海 , 南西端被第四系覆盖 , 出露长度约 3.6 公
里 。 破碎带 10 — 20 米 , 走向北东 70° 左右 , 倾向北
五 、 构造 西 , 倾角 65° 。 破碎带内节理发育 , 蚀变以硅化为
主 , 后期有一条宽约 2 米左右的安山玢脉充填 , 破
主要发育北北东向 、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 。 碎带内见构造透镜体 , 其长铀方向断裂走向基本一
北北东向断裂位于洞头岛寮顶 — 桐桥一带 , 致 , 断裂为压扭性 。
长约 3 公里 , 破碎带宽 20 — 30 米 , 带内岩石硅化蚀 北西向断裂见于洞头岛和霓屿岛棺材岙 — 倪
变强烈 , 伴有黄铁矿化 、 绢云母化 , 断面不平整 , 呈 岙断裂 , 出露长约 3.5 公里 , 破碎带宽 15 米左右 ,
弯曲现象 , 走向北东 30° , 倾向北西 , 倾角 80° 。 走向北西 320° , 倾向北东 , 倾角 70° 左右 。 两侧岩石
北东向断裂分布于洞头岛 、 大三盘岛 、 鹿西岛 硅化 , 属张性断裂 。
等地 。 该断裂的洞头岛北岙 — 鸽尾礁一线 , 北东
第二节水文地质
砂 , 以粗砂为主 , 厚 3 — 4 米 , 上部覆盖一层厚 2 — 3
一 、 地下水类型 米的坡洪积 ( 或洪积 ) 含碎 ( 砾 ) 石粉质黏土 , 水位埋
深 0.5 — 1.0 米 。 洞头自来水厂曾在该层中建两口
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5 个含水层组 , 即松 大水井 , 井径 2.5 米 , 出水量 150 — 200 立方米 / 日 ,
散岩类孔隙水分为全新统上段海积砂含水层 , 上更 旱季 50 — 100 立方米 / 日 , 水质好 。
新统中下段洪积含黏性土砾石 、 含碎石粉质黏土含 上更新统洪积含黏性土砾石 、 坡洪积含碎石
水层 , 全新统 、 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 ; 基岩裂隙 粉质黏土孔隙潜水含水层区内较大岛屿中有零星
水分为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和风化网状裂隙含水 分布 , 出露于短小坳谷及山麓地带 , 组成小型洪积
岩组 。 平原 。 洪积为含黏性土砾石 , 中密状 , 黏性土含量
不均 , 砾石上游粗大 , 部分为卵石 , 下游变小 , 呈棱
二 、 含水层 角至次棱角状 , 坡洪积由含碎石粉质黏土或含砾砂
质粉土组成 , 密实 , 碎石上部含量少 , 下部较多 , 且
全新统上段海积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半 有富集呈透镜状 , 可见厚度 2 — 5 米 。 地下水一般
屏岛北端西侧的海积砂面积约 0.03 平方公里 , 地 呈脉状或在碎石透镜体中呈片状渗流 , 含水不均 。
面平坦 , 海拔一般大于 5 米 , 上部局部被开垦种植 , 民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10 立方米 / 日 , 少数达 67.0
分布有居民点 。 向西呈尖嘴状伸出 , 北侧有被冲蚀 立方米 / 日 , 水位埋深 1 — 2 米 ; 泉流量一般 0.01 —
的陡坎 , 地貌形态为一向西伸展的沙嘴 。 组成岩性 0.02 升 / 秒 , 少数大于 1 升 / 秒 、 H=6.5 — 7.4 , M
p
以细砂为主 , 含极少量泥质和贝壳 , 具不明显的成 =0.05 — 0.88 克 / 升 。 水质类型有 HCO · C1
3
层性 ; 沙嘴北侧滩涂上出露有海滩岩 。 含水层主要 Na 、 Ca 、 HCO · C1Na 等水 。 地下水为分散居民
3
靠降水补给 , 后缘与基岩接触处也得到裂隙水补 供水主要水源 , 普遍得到开采 。
给 , 由于含少量黏性土而减弱了地下水渗流速度 , 全新统 、 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在洞头岛
出露标高大于 5 米 , 一般不受潮水影响 , 在砂层含 小长坑和大门岛黄岙平原有揭露 。 大门岛黄岙平
有一定的淡水 。 洞头岛实验中学一带分布的海积 原长沙村的含水层自下而上分 3 层 , 下部一层顶板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