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1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571
第十六编 综合管理
第二章 财政 税收
1994 年 , 实施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按税 ( 三 ) 农业财务管理
种分别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 。 县财政积极筹措财政资金 , 加大对渔农业的
1998 年 , 在财政预算安排上 , 采用 “ 零基预 投入 , 促进全县渔农村经济的发展 。 从 1991 年
算 ” 方法 , 在核实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的 开始 , 县财政陆续建立了副食品基金 、 农业发展
基础上 , 以编定人 、 以人定经费 。 基金 、 渔业发展基金 、 复垦基金 、 水利基金等 , 积
2001 年开始对社会养老基金实行财政专户 极筹措财政支农资金 。 为了加强支农资金的管
管理 , 社保机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 理 , 从 1991 年开始对支农资金的管理普遍推行
2003 年 , 县财政加大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了资金项目目标管理 、 合同制 、 跟踪问效等管理
的支出力度 , 公用经费年人均增加 300 元 , 机关 办法 , 对收益较好的项目 , 继续实行有偿的 “ 周转
人员工资月人均增加 450 元 , 有效地确保了机关 金制 ”, 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 从 1999 年
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 干部的福利有 开始 , 根据国家规定 , 终止财政周转金贷款 , 对财
了一定的提高 。 启动了 “ 金财工程 ” 建设 , 完成了 政周转金一律只收不贷 , 并对历年贷出的财政周
“ 非税收入系统 ”、“ 农业四税征收管理系统 ” 和 转金实施清理回收工作 。 1991 — 2005 年 , 县财政
“ 产权登记系统 ” 的应用 。 预算内外支农资金支出达到 18000 万元左右 , 重
2004 年在资金管理上 , 对一般预算单位实行 点支持深水网箱养殖 、 渔农业龙头企业贴息及技
年度预算经费包干制度 , 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 改补助 、 渔农民转产转业补助以及渔农村基础设
行 “ 核定基数 、 计划管理 、 先收后支 、 超支不补 ” 的 施建设 。
管理办法 。 同时 , 在县委宣传部 、 县公安局等 10 ( 四 ) 财政监督管理
家单位中开展部门预算试点工作 。 2001 年 2 月 , 县财政局设立财政监督机构 ,
2005 年继续开展部门预算试点工作 , 并将部 独立行使财政监督职能 。 7 — 9 月 , 首次在全县范
门预算试点单位扩大到 15 个 , 同时 , 进一步深化 围内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工作 , 共重点检查
“ 金财工程 ” 建设 , 完成 “ 资金申拨管理系统 ” 的 26 家单位 , 查出违规违纪金额 549 万元 。
应用 。 2002 年 , 出台了 《 洞头县财政性资金管理办
( 二 ) 企业财务管理 法 》, 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款流程 , 建立资金报送
1991 年完成第一轮企业承包审计兑现工作 , 审查制度 , 加强财政资金来源和去向的监督 。
并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轮承包及工效挂钩工作 , 2003 年 3 月 , 对五岛连桥建设费票据使用 、
全年共签订合同企业 22 户 , 落实工挂指标 26 户 , 回收清理进行检查 。 6 月 , 开展土地出让金专项
分别占全部预算内企业的 96% 和 100% 。 同时 , 检查 。
全年共投放企业技改资金 390 万元 , 重点解决 18 2004 年 , 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拖
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改项目 。 欠 、 使用公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清理工作 。
1992 — 1998 年 , 全面贯彻落实 《 全民所有制 2005 年 , 开展了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和支农项
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 按照 “ 国有民营 ”、 目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 。
“ 还本租赁 ”、“ 授权经营 ” 等改革思路 , 先后对本 ( 五 ) 会计核算管理
县国有工业 、 商业 、 物资 、 水产 、 外贸 、 粮食等企业 2000 年 8 月 , 成立县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实施了产权机制改革工作 。 中心 , 为县财政局下属的一个全额事业单位 , 会
1999 — 2005 年 , 县财政建立工业发展基金专 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 , 采取
户 , 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的技改资金和贴息资金 , 会计集中核算的运作模式 , 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
大力支持县重点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 财机制 、 资金支配权 、 财务管理职能以及单位年
5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