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27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27·
服者,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是也;义服者,亲虽异于所生,而其分同,则以义
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之类是也;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主于进,故自
轻以从重,如嫡孙为祖父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可杀,而分有所制,
故自重以从轻,如女子已嫁为父母降期之类是也。
六、饮 食
本邑山乡,民多务农。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大都均属农家风味。近来则
趋奢华矣。为分别志之。
(一)食粮 本县食粮可分三种:米、玉蜀、黍麦是也。米约占全年食粮
百之六十,玉蜀黍百之三十,麦百之十。每岁稻熟,则荐新于先祖及灶,而后
食之。今则此风渐泯矣。
(二)餐次 日食三餐。早啜粥,午、晚食饭。农民则三餐皆饭。立夏后
中秋前则申时加餐,饭则以甑炊之。
(三)蔬蓏 本县蔬蓏,种类无多。春韭冬菘,最为时好。芥及九头芥(又
作九头开)、雪里蕻,于春末时腌之;菘类之白菜则于冬时腌之。以备四时之用。
其它如菠蓤、茼蒿、莴苣、川芎、蕹苋、黄瓜、丝瓜、南瓜、苦瓜、冬瓜、豇
豆、刀豆、茄、芋、萝卜、生姜、葱、蒜均按时有之。
(四)肉类 人家多畜猪羊及鸡鸭,故屠宰之店,惟市镇中有之。其它野
味,若熊、若野豕、若山羊、若麂兔、若獾猬等兽,均不时有之。禽类可供食
者,以山鸡、斑鸠为最多。
(五)度节 正月元宵前,客来款以茶果,以鸡蛋、角黍、年糕、面飨之。
清明则作粿,大如山楂。端午,则食角黍馒首。六月六日,则以面鳅(状如泥
鳅)祀田祖。七月半,则人家多茹素。八月中秋,则食粉蒸肉及粉蒸南瓜。重
阳,则以米和水磨浆,蒸为气糕食之。冬至,则食餈。除日一二旬前,则炒冻
米、油麻以制糖,年糕亦于此时为之。
(六)筵席 旧时宴会,飨客以鸡肉、鱼蛋丸(肉丸,北人谓之煎丸子)
等八碗、十碗为例,十二碗则最丰矣。及光绪季年,则有海参席、鱼翅食。入
民国后,又进为广肚席、燕窝食矣。但乡间则犹有循古风者。
(七)饮料 邑为浙江南支发源之处,山泉坌集。凡涧溪沼沚之水,多属
清洁。市镇及大村落近溪者饮溪水。稍远者饮井水。山居者则饮泉水。
(八)酒类 在昔,本县平时饮酒者,百不得一。但于节序时略饮水酒而已。
水酒以糯米为之,每一斤米可制酒四斤。其烧酒则来自衢州及白沙关。绍兴酒及
三白酒,民间罕有饮之者。入民国后,交通渐便,奢侈成风,凡市镇间饮酒必用
绍兴、三白。而开设糟坊酿造烧酒,几于村村皆是。消耗食粮,不可计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