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26

·126·      卷六    风 俗 志

             十五年以后,妇女多落髻留短发,衣则易短衣为旗袍(穷苦者不易)。自二十六年
             抗战以后,布帛之价涨至四万倍以外(此据民国三十六年春季布价)。四乡穷乏之村,
             甚有织棕衣为衣服。盖制粗布短衣裤一袭,须二万元以外也。
                  丧服
                  吾开丧时服装,大率遵照大清律例所定。今民间尚沿用之。

                  斩衰 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衰之为言摧也;斩不缉也。用极
             粗生麻布为之。其衣旁及下际皆不缉,上际缝向外。背有负版以表其负荷悲哀
             也。用布方七寸缀于领下垂于前,当心有衰,明孝子有哀摧之心也。用布长六
             寸、广四寸,缀于左衾之前,左右有辟领,两腋之下有袵,垂之向下,状如燕
             尾以掩裳旁际。裳前三幅,后四幅,缝内向,前后不连,前作三巾耴,巾耴谓屈其
             两边相着而空其中也。今人竟加斩衰于麻直身上,而裳制废矣。冠纸糊为材长
             足跨顶,为三细巾耴俱向右,是为三襞积。用麻绳一条,从额上约之至项后,交
             过前各至耳,结之为武,武之余绳垂下,为缓结于颐下。今世俗用三棉蕊,不
             知何据。或曰取其闭耳目声色也。腰绖用绳为之,两股相交,两头结之,各存
             麻本散垂,其交结处,两旁各缀细绳系之。所穿之履,以菅草为之。其哭杖,

             父用竹,取其节外着也,父为子之天,竹圆象天,竹贯四时不变,子为父哀痛,
             亦经寒暑不改也;母用桐木,桐之言同心同乎父,其外无节取其节内存,上半
             截圆以象天,下半截方以象地,然其根皆在下,竹桐一也。其长与心齐者,孝
             子哭泣无数,身体羸病从心起,故杖之高下,以心为断。
                  齐衰(分杖期、不杖期及五月、三月) 齐缉也。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之。而缉其旁
             及下际,余同斩衰。冠以布为武及缨。杖用桐木为之,不杖者不用。履以疏草
             或麻为之。
                  古礼为母服三年而衰,则齐者不敢捋于父也。今制为父母俱斩,而齐衰为期年之
             丧服矣。然不独期年之丧服齐,又有齐衰五月、齐衰三月者。高曾祖父母与继父之尊,
             异于常亲。故服之数为之降,而服制不为之降,不敢以卑者之服为尊者服也。
                  大功 大功者以布之用功粗大名之,服以九月,为物之终也。
                  小功 小功者其布用功细小,自大功而降服,以五月为阳之终也。
                  丝麻 丝麻鍜冶缕细如丝也。古“丝麻”二字通用,以极细熟布如丝者为
             衣,乃五服内之极轻者,服以三月为季之终也。

                  袒免 此五服之闰也。免音紊。服轻于缌。其制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
             额,又却向后而绕于髻也。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即为绝服,此外皆为袒免亲。
             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不成服也。会典云,袒免亲遇会丧,则男摘冠缨,女
             去耳环,孙为庶祖母服小功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例,谨按袒免之制,律图专指同五
             世祖族属,于缌服仅远一服者而言,若同六世祖以外族属,不在袒免之列。今江浙
             风俗,凡同宗无服之亲,概称“袒免”,未免误会律意。
                  又律载,丧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于情于分皆当为之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