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35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35·

             天下之爵禄,以待天下之材也。今君之劳于治者,以其材享其逸者,受其养也。庭无留讼,
             狱无滞囚,野无不辟之田,里无夜警之盗规粮以兴学,排田以定役,以其材易百里之养。
             而人咸曰:宜。不然居其职而怠其事,享其逸而惮于劳,上之人无倚任,下之人无所取正,
             则非所谓以其材易天下之养者,余固无取焉。因老人之请而为之记,俾刻之石,以不忘君

             之德。君,名从信,字仲实,维扬人。县丞刘洹,字伯威,信人也。簿尉刘伯颜,字仕弘,
             燕山人也。龙凤十年。
                  嗣因廨宇狭隘,洪武三年,知县张高创建一新。成化七年,知县王弼重修。
             宏治元年,知县蒋绩重修鼓楼。嘉靖十八年,鼓楼圮于水,知县林大典卷石为
             门,建屋其上。万历四年,知县倪凤翱重建;十五年,知县汪应望修县正堂及
             川堂并谯楼筹。明末楼圮。
                  清
                  顺治六年,知县朱凤台建修谯楼。
                  朱凤台《重修谯楼记》 朝廷设官分治,其与民最亲而得以快然行其泽民之志者,
             诚莫如县令。则县亦如一大家,然令盖其长乎?故考令者,考其令于县者也。犹夫过人之

             庭,而见其纪纲之治乱,子弟之谨肆,即可以定其长之贤不肖;则凡县之事,皆令之事也。
             说者又谓王者建都封邑,为四方向背淑慝之所系,则县实为百里休祥之本。如令而静,则
             民和以永;令而震,则民烦以促。一则操应于事,一则操应于形,而论治者往往形不足以
             胜事焉。虽然,令之居处视听,凡有所以临乎下者,则形亦事也。于是凡有建置,皆为王
             制之所必详,而所以准一邑之耳目,开百代之风气者,又莫如谯楼为尤重。开城于山而山,
             乃不欲其有城名也。环而山之楼处其中,俨然与诸山相拱揖,而群秀实趋会焉。或曰:此
             开邑人文之所由钟也。余至邑,欹瓦而已,未几全隳于水。余急为兴葺之,垣栋既具,悉
             存其旧,独门道欲简之使矩焉。旁有告予者曰:“邑有鼎元,形则从规,制不可易。亦犹家
             有勋贵而伐阅其门,以明等也。开自程宿登端拱状元,至今适当五百年,必有兴者。且历
             考兹楼,将六十载必为一更。此役实远符之维开之灵数,于子乎启之矣。”余矍然谢不敏,
             既而慨然有感于操应之说也。夫人之所求者安且荣也,其为求安与荣之方,形家言而已矣。
             今夫关中千里,可以享万世安荣之利,而尚论千古者,多忾念丰镐之间始。原其当日,非
             休养数十世不足以几此彼,盖有其事焉者也。古者文明之运,多酿于清静和平之世,岂非
             上之人为之哉?上无求多于民,则民之生气日裕,久而知所以自爱,故其时俊秀之士必重

             廉耻而知敬畏,升之朝廷,缓急可以有用,亦其积之者。然也受天子安人之命,为国家积
             养士之报者,县令事也。厚其蓄而严其操,以成县令敬士之雅者。士事也,士积之一身,
             令积之一邑,两相积则两相应,气机所会动于自然,夫亦可以观形矣。嗟乎,余读史考古,
             循吏见其谋民间事至周且悉,亦如老翁早作夜思,治中人产,殷殷为子若孙虑深远也。至
             于今日,令且以县为传舍,其意计所至无暇及县事,即有利害因革,亦漫然置之曰:“我不
             久当去耳!”视令既薄,则自待不得不薄。夫至于自待亦薄,则天下无事不可薄,而况于民
             乎?如是积之数十年,吾知一邑之间亦必有以自异者,则前此开城亦何尝遂至如今日哉!
             予于是仍命叠石如旧制,翼然穹然,听睹一新。敬民事而承天庥,亦庶几定国之门待后兴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