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4

·24·      卷一    地 理 志

                  际岭
                  县北五十里。与婺源接界。明初,兵下徽州,元将李克鲁退屯浙西札溪源,
             既而前军至界首、际岭,元兵逆战大败之。咸丰间,设关戍守。
                  枫岭
                  与际岭相近,亦接婺源县界。

                  茶岭
                  县北六十里。东为十五都,西为十七都,山界其中,岭不甚峻,逶迤上下
             约十里。清咸丰辛酉,湘阴左宗棠师次婺源,巡哨勇丁尝取道于此,及际岭两
             路侦探敌踪。
                  古田山
                  县西百里。高十五里。山中虎不啮,蛇不螫,有田可百亩,田畔有泉,泉
             出两窦,下潴为龙渊,每旦将雨,辄有云浮空而出。新安王炎有记。
                  石耳山
                  县西百二十里。周三百里,跨婺源、德兴界,西望彭蠡,观日出尤奇。石
             壁耸立,嵌空如耳。岩畔有泉及池,四时不绝。

                  灶坑岭
                  县西八十里。界十七、十八两都间。
                  天门岭
                  县西八十里,云山寺北。层峦叠嶂,有小径蜿蜒而上,欲凌霄汉。
                  大鳙岭
                  县西百里。婺源县界。咸丰间,设关戍守。
                  富楼岭
                  与大鳙岭相近。
                  丰茶岭
                  县西十八都往来要道,上有亭。
                  歇岭
                  县西北七十里。自岭西十里抵白沙,德兴县界。咸丰间,设关戍守。岭为
             通江右要道。光绪甲申邑绅杜逢昌建亭于其上。
                  大璊山

                  县北三十五里。昔人谓县治来脉之少祖。上有两峰对峙,若迎送者为香炉峰。
             登其巅可见县城,上有平台大数亩,为天圣堂旧基,堂后为仙女洞,泉甘不涸,
             相传后汉时有禅师自号碧云栖隐者,化身于左侧岩下。岁旱,村人于此祷雨辄应。
                  珠山
                  县北三十里。圆若珠然,大璊山之余支也。唐招讨使张自勉赐居于此,即
             今十五都之张村。
                  云雾山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