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9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29·

             递变现象。故该带之片麻岩似为花岗岩边缘现象;而片岩则一部为倒水坞层千
             枚岩所变质,一部或为较倒水坞层更古之地层所变质。
                  (二)倒水坞层
                  本层岩性,在于潜县之倒水坞者,为砾岩、石英砂岩及黑色板岩等,砾岩
             层厚质坚,大致呈青灰色及深褐色,其中岩片扁平与层理平行,多为绿色及灰

             色之石英砂岩与少量白色结晶石英岩片,时代属于震旦纪。县境内以振新乡上
             田为起点,向西南经亲仁乡张村以北及五祥乡栗江等处画一直线,在该线与上
             述第一带间,可称第二带。该带内以倒水坞层为主体岩层,其下之片岩及其上
             之常山系,虽亦偶有露头,但不重要。在上源之西北,常山系黑色含炭页岩之
             下,为倒水坞层含砾页岩,或灰绿色坚质含砾砂岩,砾细小扁平,共厚二百公
             尺。下为厚层灰色砂岩,砂岩自成一外斜轴,露头颇广,自马金以南二里,至
             七里垅头大淤村间,均为细质砂岩与板岩,中含砾石,倾指西北,倾角四十五
             度。按本县倒水坞层之岩性,与江西之震旦纪双桥山系颇为接近,而与本省于
             潜县倒水坞地方之倒水坞层,则砾岩中之砾石较细,含砾之量亦较少。上田村
             之西北五乂岭及塘边村附近与高岭以北等处,均有倒水坞层含砾砂质页岩。该

             带倒水坞层中之砾石,以绿泥片岩及石英岩为主,石英岩或系石英脉之碎块,
             其中有黄铁矿。
                  自灶坑口经大余村至苏庄等处,亦有倒水坞层千枚岩及含砾千枚状页岩,
             倾指西北,倾角七十至九十度。龙潭附近至焦坑口一带,倒水坞层为千枚状,
             含砾页岩,砾细小而量寡,走向北西西,倾角壁立。
                  (三)常山系
                  常山系分上、下两部。下部以板状黑色硅质页岩为主,间夹石英砂岩、黑
             色含炭页岩及砂质页岩、硅化石灰岩等,计厚二百至三百公尺。黑色页岩之炭
             质较富者,俗称石煤,可充烧石灰之燃料。上部以薄层状不纯石灰岩为主,下
             段亦间有厚层状者,夹有黄灰色或棕灰色薄层灰质页岩,共厚三百公尺左右。
             本系时代,属于古生代寒武纪。
                  常山系为相当有经济价值之地层。凡本系之露头地带,多利用下部之石煤
             以烧,上部之石灰岩,所成之石灰,名曰煤灰,为农田主要肥料之一。本系分
             布范围,大致以开化县城为中心,假使自县城向东北至集义乡大桥头,向西南

             至同有乡之严村画一直线,自该线至第二带间,可称第三带。第三带内皆有常
             山系分布,亦各处有用石煤烧制石灰之灰窑。兹将该带各乡之烧制石灰地点,
             列之如次:
                  甲、公宁乡:富竹坑、湛川、泽川、田里、古直坂、张家村、大埂、塘家。
                  乙、七贤乡:村头、照川、芳村、古竹、士谷、小溪边、下店。
                  丙、振新乡:麻埂、麻坞、山蒙坑、霞山、大田坂、塘川、石柱。
                  丁、马金镇:天童山底、江源。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