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7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27·
用振行兴二,始迁开化,居西屏之前、西涧之上,至明正德时,举人徐庆云已
有《西渠环带》之诗,足见其由来甚久也。
桃溪 发源于丰源岭下,东南流至横坑口与桑淤水合,经城西大坂注入金
溪,长十五里。
丰源水 发源于丰源,南流经文山十里铺至五里淤二十里,注入金溪。
乙、不入金溪之水
马尪溪 源出县东五十里白马山下,西南流二十里,合大驶、小驶二涧,
西南流三十五里,至常山县界入金溪。
漳溪 有三源:一出古田山,一出盖云岭,一出高源。合流二十余里至江
西德兴县境。据清《一统志》所载,即银港之上流,又名寅港,入大溪水汇乐
安江而注入彭蠡。
旧志于河流之下,益之以潭,今仍之。
龙潭 县北钟山下。
东郭放生潭 在金钱山下。上至湖麓滩,下至龟潭。历奉县署示禁。
月山放生潭 县东三里地藏庵前。又称后溪。
霞冈放生潭 县东二十里。上至湖边坝,下至门前坝。康熙间示禁。
白渡放生潭 在白渡。历奉县署示禁。
中村放生潭 在三十四都中村。上至排底,下至碓坝。道光间示禁。
张村放生潭 在十五都张村,在章湜下。南至十亩塘坝,西至神山下坝,
西南至后村碓坝,北至丰山坝。咸丰辛酉示禁。
禹门潭 县西十八都,距溪西四里许。潭宽四五亩,深不可测,每日辰午
申三时,潭水涌涨,旱则祷雨立应。
清官潭 县北九里,台石山右。在金溪之涯。溪故无潭,相传邑令清则洼
然成潭,水清可鉴,否则沙涨水浅,樵牧往来,摄衣可涉也。
荷塘放生潭 在十七都荷塘。上至铁炉坝,下至大坝头。康熙间示禁。
圣潭 在县西萸山。潭水深不可测。
石龟潭 县北二十里。以水浒有石如龟,故名。
村头放生潭 在县北三十五里村头。上至青弓岭,下至湖石陇。道光十五年奉县署示禁。
姚家金溪潭 在县北五十里。历奉县署示禁。
忻川石壁潭 县北十二都。奉县署示禁。
霞山放生潭 在九都。又名石壁潭。宋时,为郑姓祖基。
吊马潭 县北五十里忻川水口。奉县署示禁。
大石潭 县北六十五里岩潭庄。有大石矗起,高出水面。历奉县署示禁。
岭里放生潭 在九都。自石龙起至林底涯止,长里许。历奉示禁。
方湾潭 县北六十里长庆庄。上下五里。康熙四十年,禁作放生池。
江源放生潭 县北十都。上至高本桥,下至狮头桥。两村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