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6

·26·      卷一    地 理 志




                                             六、河 流

                  金溪
                  浙水有南北二源。北曰徽港。南曰衢港,亦曰信安江,其源出开化县西北

             马金岭据《水道提纲》,经左溪洪庙,左受松木岭溪之水长二十五里,至西坑口,右
             受经金竹岭之水长二十里,经汪公岭,环石柱源而南流五十里至马金镇。其支流
             为界首溪,发源于东北外八都之界首,西南流五里至黄荆林,又西南行三十里
             至龙头塔入金溪。一出西北《水道提纲》及清《一统志》作东北,俱误际岭。罗愿《新安志》《方
             舆纪要》《一统志》俱作白际山,经嵩阳源,东南流五十五里经大淤,瑶溪水入焉,至
             马金镇入金溪,合流三十五里至音铿,又十五里,经钟山下环县治东,又南流
             三十五里至华埠,经界首入常山县界。
                  甲、入金溪之水
                  察溪 一发源于十五都之茶岭,东南流经西坂茅冈至张村二十五里;一发
             源黄泥坞,东流五里至陈坑口,与捷魁岭发源之水合流至张村,曲折南流至文

             川,什城水入焉,东流三里,至音铿入金溪。
                  金水 有二源:一为东北源,一为东南源。东北源一发源于内际底三十六
             都,西南流五里至下店,又五里至小溪边,又三里至双溪口,湛川之水入焉。
             湛川水发源于八都边境之湛川,西行五里至低朱,又西南流五里至富竹,折而
             西北流五里至塘坞口,又西流五里至大山底,折而西南流至双溪口,与磜底发
             源之水合流至古竹七里,同汇于东南源。东南源出于金竹岭西之上安村,西行
             三里之墩南,银岭水入焉长二里,西南行一里至坑上,黄谷水入焉长十五里,
             复西流二十二里,大黄山水长十五里入焉,西行二里至古竹,合东北源西流五
             里至傅淤,入于金溪。
                  古溪 发源于三都之宋村岩,西南流三十五里至火烧桥,梓坑水入焉长十
             里。复西行五里至金钱山麓,入于金溪。
                  池淮溪 源出大鳙岭又作榕。流经池淮畈,故曰池淮溪。南流三十里至星
             口,又称星口溪《光绪志》作声口,与油溪合。油溪源出歇岭,即池淮溪之支流。
             东流三十里至星口上首,与星口溪合而东南流,至孔埠十五里,与金溪合。

                  按:旧志称扬淮之水源出江西乐平,谓即油溪,其误实甚。
                  龙山溪 有南北二源。北源出云雾山,合梨岭、豪岭诸水,东南流三十里
             至桐村,与南源合。南源出二十六都徐家村,经王坂源东流二十五里至桐村,
             合北源又东流三十里至华埠入金溪。
                  叶溪 发源于旧石门乡之叶溪岭,北流十五里至华埠下声口入金溪。
                  西渠 发源于讴岭下,《雍正志》称为汪边溪。入城名为西渠,绕县西出南
             门,注入金溪。大半为人工所凿,不知所自始,考宋氏谱,宋高宗南渡时,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