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9 - 《台州市志》下册
P. 949
北京明中央政权。总之,明中后期社会动荡,内外交困,如张居正所云是一座“将圮
而未圮的大厦。”王士性尖锐指出,当时社会有五大积弊:“一曰宗室骄姿,二曰庶官
瘝旷,三曰边备未修,四曰吏治因循,五曰财用大匮。”主张君臣一心,重整朝纲,厉
行改革。他在《恳切圣明拾短集长以广忠益》疏中,推崇和效仿宋朝庆历改革,明皇
应有宋皇气魄和韩琦、范仲淹、欧阳修一样精神,力竭治政,有所作为:“臣闻自古致
治之世,汉唐、宋后称治者,莫过于宋庆历。观其时,韩、范、富、欧辈上殿相争,为
政如虎,下殿不失为和,诸君子之所用心,可为知已,是皆以天下之事持天下之公为
重。”礼科给事中时,慷慨直声,直指皇上:“陛下登极……朝无危言,巷无清议;关陇
地震,襄、汉、荆、郧数千里洪水。然慈宫既毁,土木程度,动数十万;皇上日者赏赐,
可惜倾数千金之费,充一夕之玩而无余……此皆兴系国家安危,治乱之大者”。又
称:“平日居有犯颜敢谏之士,斯临难方有伏节死义之臣。”又说:“国家之于臣工,如
人之一身心。今皇上总揽朝纲,主而股肱,耳目、手足当练其脉无一息而流贯而后
和。臣窃观今之诸臣……卖直眩名,持禄需次,守位者畏途,贵趋时而戒犯中所忌,
积之久,则其泄也必溃,此非可以势遏之也。疏原陛下以为敢言者之劝……除君侧
之恶。血脉既通,议论自一,忠厚正直,并皆登用,在朝在野,不至异同,岂不更熙熙
然为唐、虞再世哉。”
二是王士性重视国计民生,强调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小农经济;对于民间疾苦,
以有效政策与措施予以关注和解决。本传说他匆进河南为督抚时,特地由宛入
洛,取道登封,旋急历览中州各地村镇,行二千百里,“尽得其胜之际”,“既建言海
河漕运,黄河水利诸疏,极切时弊”。尤以提出疏通黄、淮以连接南北运河,以利两
河农田灌溉、改善水利,颇有卓见,使江南粮盐诸物北运,补给京师,改善民生,扩
充财政。他说:“自徐(州)而下,河身高而束之以堤,堤于城平,委全力于淮,而涯
不任,黄水秉运河如高层建瓴,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生民托之一如丸
泥。不如复故道,就地建闸,控其上以度水之溢者,与淮合在清河县北……则一劳
[5]
永逸。” 杨体元在《刻广志绎序》中说王士性:“险易要害,漕运海运,天官地理,五
方风俗,九徼情形,以及草木鸟兽,药饵方物,饮食制度,早晚湿燥,各因时地宜,悉
如指掌,使经纶天下者,得其大利大害,见诸石画,自可以佐太平。”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王士性任山东参政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丈量土地,改革耕种技术,疏通
河道,建闸筑堰。时鲁西发生雪灾,立冬时冒雪突至邹县等地负责行荒,赈济扶恤
饥寒交迫的农民,并作《赈粥十事》:“一曰示审法,二曰别等弟,三曰定赈期,四曰分
食界,五曰立食法,六曰立赈法,七曰务炊具法,八曰登日历,九曰禁乱民,十曰冗省
[6]
费。”真正做到“邑无不遍之村,人无不得之食,官民两便,安心守法。” 王士性为官
丛 录 ·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