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04
台州市路桥区志
第一章 人 口
第一节 迁 徙
西周时,周穆王(约前1054~前949)进攻徐国,泗水徐人南逃,部分来到徐山(在今路北街道)
周围,与当地土著融合。周显王后期(前334~前323),越为楚所灭,越族诸子逃到今台州南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迁越人到内地,并迁罪人至海边。秦末,又迁东瓯人至江淮之间。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困,且降,乃告急。武帝遣庄助发兵救
之。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中原),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史记·东越列
传》)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冬,越衍侯吴阳、繇王居股杀东越王余善,降汉横海将军,武帝诏将其
民徙处江淮间,其地遂虚。(《史记·东越列传》)
此后遗民渐出,历经变迁,逐步融合到汉族中。
晋代,梁竹、梁松由临海百步迁居灵山乡下塘,子孙繁衍,下塘因此改称下梁。
唐初武德时(618~626)李姓从甘肃迁来,至8世迁居洋屿。宪宗元和间(806~820),郑无谦
迁居罗洋后郑。
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人口频繁迁入。
五代(907~978)时,蔡元和任台州知事,曾孙蔡子修迁居路桥,为路桥蔡氏始祖。后唐同光
元年(923),王姓从钱塘迁入,分支居花门(蓬街)、徐山(马铺)等地。
北宋太宗时,黄姓从福建迁入,分支金清。仁宗时(1023~1063),陈昌寅、朱延灿从天台、临
海迁居长浦;陶泰和从太平陶夏迁居清洋。
南宋迁都临安,北方汉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绍兴初期叶姓迁入,分居徐岙(马铺)、长浦等地;杨姓随宋室迁入,分支居长浦、路桥河西、桐
屿等地;陈姓从河南汴梁迁入,居长带屋(长浦)、杏田(洋屿);方姓从仙居迁到洋屿;张姓从温州
迁入青阳(清洋)等。
元代有少数蒙古人和色目人居于民间。
明洪武四年(1371),迁黄岩县数万人至安徽。成祖永乐元年(1403)八月,迁浙江等九省富民
充实北京;永乐三年,迁浙江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
清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清廷以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张煌言等抗清为由,撤临海、黄岩、
太平、宁海 4 县沿海 30 华里内居民入内地。设桩作遣界,拆民房作木城,虚其地以绝援,并置兵
防守。
康熙十年(1671),展界十里,拆毁木城。康熙二十二年开海禁,迁民复居。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