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63
第五编 水 利 ■
第三章 围垦开发
第一节 围 涂
一、建区前围涂
明弘治年间(1488~1505),筑丁进塘,通过霓岙,长30千米,个别地段与古沙堤重合;正德年
间(1506~1521),在金清港北岸筑成洪辅塘、四府塘(在洪辅塘下),海岸线外移3000米。清光绪
二十年(1894),浪矶山塘成,自太婆岙山嘴至剑门港口长 4 千米许,围涂约 2000 亩。至光绪二十
二年(1896),金清港北岸从一塘筑至六塘,海岸张外移6000米。
1951年,筑成七塘,北起三甲岩头村,南至金清张家坦,长22.3千米,围涂13980亩;在浪矶山
西筑成黄琅二塘,从海燕村田岙山嘴向北至踏上头,塘长1.8千米,围涂330亩。1957年冬,开工围
筑八塘,北起岩头闸,南至金清张家坦,长21.63千米,金清、三甲两区18岁以上、50岁以下男劳动
力均义务参加,至1959年筑成,围涂面积1.82万亩。
1966年11月至1969年12月,完工围成九塘,北起岩头闸,南至金清白沙堤,全长22.8千米,围
涂面积1.78万亩(境内9210亩)。
1966年冬开工,至1967年秋完工的黄琅三塘又称分水盐场塘,围涂面积1350亩。这时期筑
塘围涂,采取民办公助。
20世纪70年代,又先后围成王屿堤、太婆岙三八塘、白沙外堤、婆屿堤。王屿堤起自十塘,终
分水盐场,长2.47千米。共围筑三次,前两次分别在1960年和1966年,性质为民办公助,未围成;
第三次为 1970 年开工,至 1972 年完工,由国家投资 81.5 万元,为国有海塘。1974 年围成白沙南
塘。共围涂面积13071亩,其中王屿围涂11400亩,白沙外涂1640亩。
80年代开始,围成十塘、王屿外堤、黄琅四塘、围涂面积11329亩。其中十塘于1977年12月动
工,1983 年完工,围涂面积 8109 亩,国家补助资金 80 万元;王屿外堤为国有海塘,1983 年 12 月开
工,1987年1月完工,总投入135万元,围涂面积3100亩。
1987年围成王屿外塘,围涂面积4740亩。
至80年代末,共围成七塘、八塘、九塘、王屿塘等11处,计7.64万亩,海岸线外移5000米。
1949~2003 年,境内围成海涂 11 处,面积 4.84 万亩。其中 50 年代 1.41 万亩,60 年代 1.14 万
亩,70年代1.31万亩,80年代至今0.98万亩。
二、三山涂围涂
三山涂围垦工程围垦总面积31398亩,折合2093.2公顷,以围涂造地为主,同时提高沿海地区
防洪挡潮、排涝能力。围区位于金清镇海滨村,东临大海,南接黄屿外堤,西接滨海十塘,北连三山
北涂。工程由3条海堤、座水闸及围区内外配套工程组成,堤线总长8551.46米,条海堤将三山头
3
2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