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2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612
台州市路桥区志
第一章 军事组织
第一节 古代军事组织
北宋建隆三年(962),黄岩县置县尉一员,管理弓兵,名“黄岩营”,名额95人。南宋台温驿道
铺兵19人,其中戍浦铺6人、店头铺5人、鱼沉铺4人、白峰铺(今属路桥区)4人。
元代兵制,府为万户,县为千户。其组织是10人为1队,10队为1百户,10百户为1千户,10千
户为 1 万户。百户和千户设所,万户设府。万户府管兵 3000~7000 人,千户所管兵 200~700 人
(万户、千户均分设上中下)。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升为下州,设千户所、县尉司、巡检司、捕盗
所,所置巡军弓兵各有不同。
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了抗倭,朱元璋采纳由信国公汤和推荐的路桥人方明谦(鸣谦)建
议,在沿海设立卫所,筑成卫所城59所。卫所军权归属朝廷,不准擅自编调。洪武二十年,朝廷下
诏,凡天下要冲之处,设立巡检司,佥点弓兵应役。黄岩县东南乡(今路桥区)设有长浦巡检司,额
定弓兵100人,囚兵50人。二月,由汤和督建、方明谦操办始筑海门卫城,海门卫指挥司下辖左右
中前后5个千户所及健跳、新河、桃渚3个千户所,区境属新河千户所管辖。千户所下有百户所。
海门、松门两卫及其下属,各有戍卒2000人,平时屯田。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在台州主持
抗倭,戚家军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
清代早期,设金清汛轮防,把总1员,马步战守兵丁88名,小巡船2只。黄岩县有4台2汛地:
金清台、洋屿台、双桥台、洪家场台、洋屿汛、张鸟汇汛。雍正六年(1728,有记为五年)添设太湖
营,将金清、洋屿二汛拨入,就近管理。金清港内拨百总1名,目兵25名防守洋屿汛,将台协防守
金清、洋屿二汛之兵丁拨145名添入太湖营。光绪时,太平营分防金清汛,把总1员;洋屿汛,外委
1员(协防金清汛)。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组织
民国3年(1914),组建县保卫团。下设8个区团,区长兼区团长。保卫团人员,平时分散各家
各户,遇事临时召集,农闲集训。民国20年,省政府再令各县设“保卫团队”,以县长兼任总团长,
区设区团部,以区长兼区团长,并成立基干队、常备队。民国24年,黄岩县政府按浙江壮丁队编组
暂行办法,将全县壮丁按保编为1189个小队,乡镇编为54个联队,县成立总队。民国25年,县设
军事科,负责地方训练。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实施国民训练和地方治安。4月6日,成立县防护团,担
任防空救护事项。分设消防、警报等,下设路桥等7个区团,均由区长兼任。外海水警局,初移驻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