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5 - 莲都区志
P. 1355

第三十二编 居民生活                                     · 1293  ·


                 归画者。“破地狱”后,父亲可免地狱之苦,儿子喝尽“破血河水”,母亲可免血河之灾。不开丧
                 可做清醮,在屋内遍洒净水。
                     出葬     起棺时,抬棺者口呼“留材”后退三步,孝子拉住棺绳,留材三次,以示对死者的依

                 恋不舍。出殡沿街散飘纸马、敲铜锣,出钱买路驱逐相扰恶鬼。随后香亭内放香炉碗、遗像。
                 挽联、挽轴、被面、丧乐、棺木紧跟,孝子孝孙“护材”,囡、媳在材后哭送。群众执白花随后相
                 送,称“送上山”。
                     落塘     入塘前要放火盆“暖塘”。封塘时至墓前“祭坟”,风水先生放子孙石,撒五谷,孝

                 子接取。土墓落土时,孝子叫父母,“泰山倒下来了”。封口后,提灯返回。送葬后,人人挂红
                 而归。
                     送火种       下葬后送火种三次。第一天送到坟前,第二天送到半路,第三天送到门外百步
                 以外。
                     接七     人死后,魂魄不定,要接七招魂,临终日起满七日为一计程,以“头七”“二七”“三

                 七”“七七”仪式较重视,点香插烛,摆羹饭祭奠。
                     做百日、幽年         长者死后百日祭祀,称作百日,满一年叫作幽年。
                     拦蛇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家人都到新坟烧纸,并持竹枝至坟墓周围倒顺拖
                 三圈,意赶走新坟中的蛇,谓之“拦蛇”。

                     迁墓撮骨        在清明或冬至时节。孝子脱棉内衣,剩热包尸骨入骨罐,迁入新墓地。
                     火葬     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移风易俗,以开追悼会悼念死者。20世纪80年代后,殡葬
                 改革,死尸改土葬为火化。骨灰择时辰“入土”。


                                                   第四节          岁     时



                     接春     立春日,俗称“新春日”,旧时官吏迎春于行春门外,祀祭礼神。燃香烛,爇樟树叶
                 枝于庭,谓“接春”,放爆竹称“弹春”,含迎春接福之意。

                     春节     农历元月初一,人人穿新衣,鸣鞭炮开门,点香敬神,祭祀先祖,礼拜长辈,见人相
                 庆贺。或折柏枝,联柿橘,悬诸门,谓之百事吉。以方言橘、吉同音也。是日,不动刀斧、针
                 线、不扫地、不浇菜汤、妇女不上灶。初二日始,携带礼品走亲访友。
                     丈八日       正月初八,称“丈八日”。祀神祭祖,上祖坟烧香烧纸锭。
                     元宵     俗称“灯节”。正月十三日巧制诸灯,毕集于市,谓之“灯市(行)”,夜则庙中皆张

                 灯火,民宅各室亦悬灯竞胜,称“满堂红”,此夜称“上灯夜”,犹古试灯。十四至十六日,旧时
                 县城依日迎顺懿夫人、护国夫人、南园夫人三神出巡。其间,闹灯、耍龙、舞狮。十七日为收
                 灯期,日间收灯佬菩萨出巡。收灯后不再悬灯,迎灯、要灯、舞狮,至此终止。正月二十日收
                 下中堂的画,表示春节、元宵的庆祝活动已过。人们要投入正常生产活动。

                     社日     田野祀谷神。是日,播种,谓之“社秧”。妇女出游,谓之“嬉社”。
                     三月三       赛囿山温元帅庙,昇其像巡街逐疫,所至皆设祭演剧,鬼装者前导,黄金四目,
                 诡状殊形,出行春门,至下河而回。碧湖则巡龙子。
                     清明     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都可祭祖扫墓。各家煮蓬叶为汁,和米粉为粔籹,谓之寒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