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8 - 莲都区志
P. 418
· 370 · 莲都区志
集体养猪2.44万头,占全县猪存栏数的25%以上。1978年,县农场建办半机械化养猪场,发
展良种母猪自繁自养,提供出口猪。1990年,半机械化养猪场出栏肉猪5791头,其中销往香
港2860头,创收20.38万美元,年末猪存栏3317头。1978年,县良种场实行养猪“三改”:熟料
改生料,单一饲料改配合饲料,汤料改半湿料。1982年后,逐渐出现一批养殖重点户和专业
户。1989年,有120户养猪专业户,共养猪6100头。
1984年,开始进行地方良种碧湖猪选育保种。1988年,列入财政计划保种。1990年,饲
养碧湖核心群母猪33头、公猪7头、肉猪2970头,全年提供碧湖种母猪190头、一世代二元杂
交仔猪701头。
1988年,市林场在南山林区投资30余万元建养猪场,市冷冻厂、粮食局、饲料加工厂、榨
油厂、粮食加工厂等单位也建养猪场。1990年,市林场养猪场出栏肉猪1500头,冷冻厂出栏
肉猪1000头,饲料加工厂出栏肉猪90头。
1991 年,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主要畜产品供应增加,肉类产量达 8935 吨,畜牧业产值
7600万元。1992年,生猪年末存栏15.04万头,全年饲养量达25.60万头。1996年,肉产量达
14081吨,生猪全年饲养量29.52万头,畜牧业产值937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业
产值)14.61%。2000年,畜牧业增加值达4971万元,生猪年末存栏15.89万头,其中能繁殖母
猪0.83万头。
2007年,落实能繁母猪养殖补贴政策,全区能繁母猪养殖户为1902户,能繁母猪及后备
母猪存栏7382头,按50元/头补贴标准,共发放补贴36.91万元;开展生猪政策性农业保险,
0
全区有0.40万头能繁母猪、.26万头肉猪参保;组织实施宁波振宁牧业丽水分公司种养结合
生态养殖示范场项目,总投资54.25万元,饲养母猪350头,年出栏生猪7000头,建设种植基
地13.33公顷、沼气池300立方米,通过实行“猪-沼-作物”生产模式,既达到循环综合利用生
产资源目的,又促进生态型养殖业发展;组织实施丽水市禾意牧业有限公司优质肉猪养殖示
范小区项目,总投资 193.80 万元,建成一个存栏良种母猪 500 头、年出栏无公害优质肉猪
10000头、年产有机肥500吨、年销售利润400万元的养猪示范小区。
2008年,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落实每头能繁母猪每胎补贴20
元的扶持政策;按照每头母猪补贴 100 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养殖补贴政策,向 2043 户能
繁母猪养殖户发放补贴 89.59 万元;组织实施 11 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态规模猪场建设
项目,总投资1958.4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投资补助450万元,建成各类猪舍2.18万平方
米、附属用房0.38万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沼气池等设施。
2009年,开展畜牧项目储备库建设。其中,2009年申报入库中央投资的生猪标准化规模
养殖场储备项目5个。是年,省级生态规模猪场项目5个、市级生态养殖场项目5个和市级种
畜场奖励项目2个。2010年,中央投资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储备项目4个。
2010年末,莲都区存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场(户)293个。
牛 民国15年(1926),耕牛存栏21913头,其中黄牛16678头、水牛5235头。民国21年
(1932),耕牛存栏 21500 头。抗日战争时期,耕牛劫掠、滥宰严重,牛瘟流行。民国 30 年
(1941),耕牛存栏5750头,其中黄牛3200头、水牛2550头。民国32年(1943),丽水县政府颁
发耕牛许宰证训令和购运应备手续训令,耕牛养殖迅速回升,民国 35 年(1946),耕牛存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