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0 - 莲都区志
P. 490
· 442 · 莲都区志
竹毒蛾、柳杉毛虫、粗翘双条杉天牛、油茶剌绵蚧、柳杉鞭角华扁叶蜂、竹蝗等。
马尾松毛虫是境内成灾性的害虫。民国25年(1936),县林场北山林区发生松毛虫为害,
受害66.67公顷。1954年,再次发生,受害33.33公顷。1979年,严鸟、双黄、仙渡、西溪与缙
云交界的乡村,发生松毛虫200公顷,尚未成灾,没有采取防治措施,致使1981年危害加重,
成灾106.67公顷,1982年,涉及城关、联城、水阁、富岭、实验林场(白云森林公园)等,发生面
积1866.67公顷,成灾380公顷,其中万象山公园,平均虫口密度85.5条/株,有虫株率82.3%。
1989年,松毛虫发生面积14933.33公顷,除峰源、郑地两乡外,其他各乡(镇)均有发生。
油茶煤污病,是油茶剌绵蚧诱发的病害,境内油茶重点产区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
生。1979年,发病1340公顷,成灾933.33公顷。1979年,油茶煤污病受害油茶耔减产150吨。
1980年,发病2133.33公顷,成灾1466.67公顷。1981年,发病1600公顷,成灾1333.33公顷。
粗翘双条杉天牛,主要危害杉木中幼林。1979年,峰源林场水牛坪林区幼林,平均危害
株率52.3%,平均死亡率11.2%。1979—1982年,全区(县)受害5066.67公顷。
柳杉鞭角华扁叶蜂,蔓延快,危害性大。1989 年,峰源林场初发,1990 年,受害 33.33 公
顷,损失活主木蓄积3000立方米。
病虫情调查测报
马尾松毛虫 根据《浙江省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的规定,每年组织4次虫情调
查测报,即越冬后代幼虫(4 月),第一代幼虫(7 月)和第二代幼虫(9 月),越冬前代幼虫(11
月),每次调查的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发生面积、受害程度、成灾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
相应对策,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单位报告。从各次虫情调查测报情况来看,总体虫口密度较
低,虫情稳定,属可控范围。1991—2010 年,马尾松毛虫调查监测 1199187.4 公顷,年均
59959.37公顷。
松材线虫病 是一种松林毁灭性的害虫,为国际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有效防控疫
情,每年组织春(4月)秋(9月)两次松材线虫病普查。2009年,境内所有松林纳入监测范围,
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普查中发现可疑枯死木,及时取样分离镜检,经多次采样分离镜检,尚
未发现疫情。1993—2010年,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757560.11公顷,年均42086.67公顷。
其他病虫害 松褐天牛、柳杉毛虫、焦艺夜蛾、刚竹毒蛾、竹蝗、柳杉鞭角华扁叶蜂等其他
病虫害,每年调查监测一次。1991—2010年,调查监测61655.32公顷,年均3425.3公顷。
红棕象甲 是植物检疫对象,危害棕榈科植物。2007年11月,对境内棕榈科植物进行红
棕象甲疫情调查,计 24359 株,其中由福建漳州调入的加拿利海枣有 33 株被害死亡,及时销
毁,疫情得到控制。
病虫防治 20 世纪 50 年代,马尾松毛虫防治以人工捕捉为主,辅以药物防治。20 世纪
70年代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并重。20世纪80年,代实行综合防治。1979年,防治油茶煤污
病1226.67公顷,其中人工采卵533.33公顷,利用天敌黑缘红瓢虫防治226.67公顷,药物防
治466.67公顷。1982—1990年,防治马尾松毛虫7000公顷,其中利用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
防治 5266.67 公顷,药物防治 1733.33 公顷。2010 年有防治病虫机械设备有喷烟机 6hy-25
两台,迷雾喷粉机9台,注射打孔机5台。
1991—2009 年,马尾松毛虫受害面积累计 12500 公顷,利用白僵菌、1605 粉剂、绿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