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0 - 莲都区志
P. 560
· 512 · 莲都区志
运行方式 1972年之前,丽水电力厂无专人管理运行方式工作。10千伏县网由桃山火
电厂控制室配电值班员,根据用电情况负责对联网小水电的开、停机工作。运行值班长为该
项工作的总负责。1972年,建立调度机构后上述工作由调度室负责。由于电网的迅速发展,
自1985年调度室开始正常性的运行方式管理工作。主要运行方式有雷季、节日检修、新设备
投运、丰水期、枯水期和脱网等运行方式。
运行方式的执行:凡属调度管辖的操作,均应根据调度员的命令执行。值班人员在下达
执行运行方式时,对变电所预先开列操作票,在变电所值班员开好倒闸操作票后,操作前由
调度值班员正式发令。1985年以来,运行方式工作主要是对新投运的变电所及10千伏配电
线路进行统一命名,根据大网供电方式及区网负荷变化,及时编制区网运行方式;充分利用
水力资源,力求做到经济合理供电,减少迂回供电,降低线损;配合三电科做好调荷节电工
作,及时投撤10千伏电力电容器和主变分接头,保证区网电压质量。
2000年后,莲都电网围绕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要求开展运行方式工作。运行方式工作
要求保持电网健康运行,有缺陷必须及时排除;在电网可靠性上要求电源不能单一,要有一主
一备。如10千伏线路在2010年城区已99.03%达到手拉手环网供电;各变电所主变和35千伏
线路也达到N—1主备运行要求。在经济运行上要求电网电能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继电保护 1964年以前,丽水电力厂仅有200匹马力柴油发电机组,继电保护主要是低
压盘上配套的反时限过流保护、热电偶过载保护。1965年,桃山火电厂投运后配有继电保护
屏。主变和发电机单元保护有:主变瓦斯、主变及发电机组差动保护、低压过流保护、过负荷
保护等。保护电源采用直流24伏蓄电池组。无专职人员负责继电保护工作。
1968 年,原直流蓄电池改为 110 伏蓄电池组,原手动改为电动操作。1972 年,对发电机
励磁回路加装灭磁开关保护。1976年,开始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工作。1986年,由于大网阻
抗变化较大,因此对市网重新进行电路短路电流计算及整定值复核计算。各变电所主变分
别装设差动、瓦斯(轻重)、复合电压闭锁过流、过负荷超温保护。1987年,除路湾变电所外,
全市10千伏线路均加装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电流速断、时限过流保护。同年8月,城东变电
所消弧线圈用过电流保护。该时期,有关继电保护工作执行《继电保护及系统自运装置检验
条例》。至 1990 年底,市网 10 千伏保护装置共有 127 套,其中电流速断保护 32 套,过流保护
40套,后加速保护16套,自动重合闸保护33套,低电压保护2套,过电压保护4套。
2000年后,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继电保护装置不断更新,按照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莲
都电网在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上有了较大加强。至 2010 年,区电网所辖 8 所变电所均为微
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响应时间短、返回系数高、接线简单、可靠性高、维护简易、功能全面
等优点。变电所35千伏则均达到双电源供电标准。在运行中当其中一路电源因故失电后,
安全自动装置会自动切除故障线路,投入另一路电源运行。10千伏电路多数达到“手拉手”
8
供电模式。由于自动装置的投入使用, 座变电所均为无人值守,实行远程监视控制电网
运行。
通信 1972年城关10千伏开关站(简称“348”开关站)建立时,通信设备仅有一门县邮电
电话和二路磁石电话机。该年,在学坑口电站安装扬州电讯仪器厂生产的ZDDJ—1型电力载
波机,开通了开关站至学坑口电站的载波通信,是浙江省 10 千伏系统开通的第二个载波通